顯示具有 Spaghetti Wester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Spaghetti Wester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Ennio Morricone (1928~2020)


義大利籍配樂大師 Ennio Morricone  (中譯 : 顏尼歐莫利克奈) 7 月 6 日在羅馬去世,又是一個 2020 年的大消息 !

從電影配樂史來看,Ennio Morricone (1928~2020) 的辭世猶如一個時代的結束,就像炸掉《新天堂樂園》那個戲院一樣,他的音樂幼兒時期就從布袋戲滲入生活中,兒童時期從電視配樂裡置入行銷,青少年期從外國電影裡傳來,等我成年以後開始收集他的 CD, DVD ,到目前為止的記憶都離不開 Ennio 的音樂。

美國電影配樂事業從 1930 年代有聲電影崛起,由一群受 Richard Strauss 系音樂訓練,卻因戰亂從歐洲逃難到美國的音樂家掌控主流,Erich Korngold, Max Steiner, Miklos Rozsa, Dimitri Tiomkin, Franz Waxman, Bernard Herrmann,各電影公司老闆配合這些音樂家,紛紛組織樂團演奏號稱「華麗美聲」的電影配樂,Erich Korngold 作曲的 The Sea Hawk 堪為典範。

60 年代隨著電影經費縮編,歌曲或電子音樂取代「華麗美聲」,「便宜又大碗」電子合成音樂漸漸取代傳統樂器,1980 年代電子合成音樂漸漸擴張,不乏佳作例如 《火戰車》(Chariots)、《南極物語》(Antarctica),近 20 年更已經成為主流了,仔細想一下 Hanz Zimmer 代表作《神鬼戰士》是用什麼演奏的 ? 久石讓, James Horner 的音樂呢 ?

Sergio Leone (L), Ennio Morricone (R)


不會講英文的 Ennio Morricone 早年幫低成本的義大利西部片配樂,在低成本的背景之下,為了西部片裡的特殊聲音,Ennio 嘗試了很多實驗樂器,藉以發出傳統樂團無法演奏的聲音,來解決類似電子音樂的需求,除了 Sergio Leone 的《荒野大飆客》、《黃昏雙鏢客》、《黃昏三鏢客》、《狂沙十萬里》四部曲之外,Ennio 到了美國之後他也部分接受了電子音樂,然而他最棒的作品《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教會》(The Mission)、《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 電子音樂成分都不高,都出現在 80 年代這個電子音樂擴張期,到了 1998 年的《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 ,我個人反而覺得 Ennio 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這部作品很受台灣樂迷歡迎是因為 ~ 它是很多人跨入 Ennio 音樂的入門磚。

《荒野大飆客》、《黃昏雙鏢客》、《黃昏三鏢客》、《狂沙十萬里》鏢客四部曲再加上《四海兄弟》、《海上鋼琴師》六部電影都完全沒被奧斯卡提名任何一個項目,前兩部可以算義大利片,後面四部我記得都是英文發音的啊 ! Ennio 的音樂實在不算主流,得獎得到手軟的 John Williams 那種氣勢交響才是美國人的最愛

我發現一個現象,Ennio Morricone 如大量使用電子合成音樂例如《鐵面無私》(Untouchable),作品傾向平庸,如果他恢復倚重傳統樂器,每一部都是傳世作品,哪幾部呢 ? 他晚年開音樂會時喜歡演奏那些曲目。

參考 :  Salute to Ennio Morricone

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Bud Spencer (1929~2016)


義大利籍西部片男星 Bud Spencer (1929~2016) 在 6 月 27 日去世,Spencer 聽起來就是個英文姓氏,實際上他本名是 Carlo Pedersoli,Carlo 簡直是演藝界最全能的神人,18 歲之前就成為義大利的游泳國手,曾經代表義大利參加 1952, 1956 兩次奧運會,身高 193 公分,擁有運動員身材的 Carlo Pedersoli  1951 年曾經在美國 MGM 到羅馬拍攝的《暴君焚城錄》(Quo Vadis) 裡飾演禁衛軍的一員,1960 年 Carlo Pedersoli 結束運動員生涯,結婚對象是義大利製片人的女兒,這件事也成了引導他進入電影界大門的關鍵了

Terence Hill (L), Bud Spencer (R)

1967 年義大利導演 Giuseppe Colizzi 想到把外型稍嫌肥胖的 Carlo Pedersoli 和另一個身材結實有一半德國血統的男明星 Mario Girotti 搭配,演出一系列略帶喜劇色彩的義大利式西部片 (Spaghetti Western),為了迎合美國市場需求,幫兩個人取英文藝名 Bud Spencer, Terence Hill,接下來 20 年間兩人合演了 20 部電影,比較有名的作品有《大野兩條龍》(Lo chiamavano Trinity)、《大野遊龍》(They Call Me Trinity)、《寶裡寶氣寶尋寶》(Who Finds A Friend Finds A Treasure)、《二寶耍新招》(Crime Busters)、《活寶一對》(Non c'è due senza quattro) 等等,這些電影除了成功攻入美國市場之外,可以想像 1970 年代這些低預算電影的權利金較低,在當時台灣電影市場也大受歡迎。

私底下 Bud Spencer 或許說是 Carlo Pedersoli 才華洋溢,除了前述的游泳國手、演藝事業之外,還進修獲得法學學位,他在東歐獲得的歡迎程度更超乎自己的想像之外,到了 2005 年他進一步參選義大利國會議員,可惜失敗。

 Carlo Pedersoli 認定這是上天安排,他靜下心來,說了一段名言

In my life, I've done everything. There are only three things I haven't been – a ballet dancer, a jockey and a politician.

可以想像獲得上天更好的眷顧,享受比旁人更戲劇生活的 Carlo Pedersoli 算是能微笑過完他戲劇化的一生了。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Gabriele Ferzetti (1925~2015)



在西部經典名片《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裡飾演鐵路開發商人,指使 Henry Fonda 飾演的惡霸對佔用土地者進行滅口的義大利男星 Gabriele Ferzetti 12月 2 日辭世,享壽 90 歲。

義大利籍的 Gabriele Ferzetti 一生演出以義大利影壇為主,並未轉移到英語系的好萊塢電影,他在義大利最著名的代表作應該是 Michelangelo Antonioni (1912~2007) 執導獲得 1960 年坎城電影大獎的 《情事》((L'Avventura)。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十九世紀的土地開發糾紛~狂沙十萬里 1968



Sergio Leone 1966 年拍完鏢客三部曲 (The Man With No Name Trilogy) 裡評價最高的《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之後,毫無疑問,他風格獨特的通心粉西部片 (Spaghetti Western) 已經獲得了美國電影市場接受,讓美國八大公司從懷疑嘲笑轉為肯定,聯美 (United Artists) 公司首先提出方案邀請 Sergio Leone 拍攝一部西部片,提出演員可選擇人選有 Charlton Heston, Rock Hudson, Kirk Douglas 卻遭 Sergio Leone 拒絕!Sergio Leone 選用演員的邏輯和美國 John Ford 之類的傳統派系不同,Leone 不遵循好萊塢的一線明星市場秩序,回頭看他在鏢客三部曲重用的 Clint Eastwood, Lee Van Cleef, Eli Wallach, 都是不可能被 John Ford, Fred Zinnermann, John Sturges 選上當一二號男主角的人物。

Paramount 提出《黃昏三鏢客》四倍預算的 500 萬美元邀請 Leone 拍攝新片,聰明的 Paramount 唯一條件是送上 Leone 最喜歡的老牌演員 Henry Fonda,Henry Fonda 當時已經 63 歲,從 1960 年開始漸漸只能接一些戲份比較不重的低成本劇本,參與《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 也只能演個戲份輕一點的資深軍官,突然又要回頭和一個異國導演合作 20 年前流行的西部片,自己也萌生猶豫,不過剛剛與 Sergio Leone 合作《黃昏三鏢客》的好友 Eli Wallach 大力勸進說服了他。

Henry Fonda, Charles Bronson
Claudia Cardinale, Jason Robards

新片《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最重要的男主角 Harmonica 一角在 Clint Eastwood 拒接之後,Sergio Leone 找來心裡內定的第二號人選~剛在英國拍完《決死突擊隊》(The Dirty Dozen) 的 Charles Bronson 演出,Sergio Leone 又提拔了在影壇只能算 C 咖的電視演員 Jason Robards 演出另外一個戲份相當重的流浪漢 Cheyenne,跟前面三部曲最大的差異是這部片有一個貫穿全片的女主角,她片中角色是一個從法屬 New Orlean 洗盡鉛華下嫁到西部的法裔女子,Sergio Leone 挑選 1963 年已經在義大利演過 Fellini 名片《8 1/2》的 "CC" Claudia Cardinale 主演。

義大利籍的 Sergio Leone 卻熟讀十九世紀美國南方史,把《狂沙十萬里》故事設定在 1865 年之後太平洋鐵路所引發的一個小故事:

愛爾蘭移民 McBain 看上橫渡美國的太平洋鐵路預定路線將經過一個小地方叫 Sweet water,這是極少數有足夠水源的駐點,他洞燭機先買地住下並準備未來在這裡經營車站服務,同樣的,地方房產大亨 Morton 也看到這樣的商機卻晚了一步,因此 Morton 花錢雇用知名的惡煞 Frank (Henry Fonda) 殺掉 McBain 全家並試圖嫁禍給剛越獄的知名惡棍 Cheyenne (Jason Robards)
從大都市 New Orlean 洗盡鉛華趕來卻遲到的 McBain 未婚妻 Jill (Claudia Cardinale) 成了寡婦卻不輕易向惡勢力投降,拒絕房產大亨的各種軟硬招降方法,除了自己堅強的個性之外,身邊也出現了兩個為了己身立場而間接支持她的外來人,一個是想殺 Frank 復仇的 Harmonica (Charles Bronson),一個是之前遭嫁禍的 Cheyenne ,反倒是 Frank 發現土地利益遠超過他行兇所能及,回過頭來跟跛腳的 Morton 起了內鬨,接下來就是你想像的:Frank 綁票 Morton 強暴 Jill 讓她徹底死心後親自介入土地拍賣會,再以黑社會力量圍標。。。
Harmonic 阻止圍標的發生幫失望的 Jill 留下土地,並協助 Frank 度過下屬的叛變謀殺,Harmonic 看似不合邏輯的行為其實中心思想只有一個 ~ 他要親自手刃曾經殺害兄長的 Frank,而殺人無數的 Frank 早已不記得眼前這個怪人曾經跟自己有過節的人,最後的對決裡 Harmonic 拔槍殺了已顯老化的 Frank,死前看到 Harmonic 的口琴才想起他是誰。 

這樣的劇本像不像台灣常發生的拒絕拆遷或是政府徵收後從中獲利的故事?




Sergio Leone 仍然不改前面三部曲的延續自 30 年代的歐洲電影風格,刪掉不需要的對白,盡量讓表情讓眼神說話,讓觀眾自己去拼湊劇情,我在想就是因為如此,所以總是需要夠多的人生歷練才能讓 Leone 看上成為能減少言詞用表情演戲的演員。

由好萊塢出資的《狂沙十萬里》跟前面的三部曲最大不同是擁有充足的預算,Sergio Leone 花了更多預算在考證並重現 19 世紀西部開拓史的真實面貌,對於火車站、建造鐵路的現場、兼營旅館的酒吧、民家家具、私人火車內部,考證遠比 30~60 年代的任何一部美國本土西部片還要考究,精緻程度比起預算短缺的三部曲更讓觀眾不得不相信這才是真正的 "Once Upon  A Time"!不像美國式西部片酒吧跟現代的比起來就只差個日光燈而已!

跟前面三部曲比起來,這部片拍攝地點以美國境內的 Arizona 取代 Sergio Leone 孰悉的西班牙,發音也從義大利語改為英語發音,這樣應該是符合美國片的要求,有趣的是《狂沙十萬里》完全沒有獲奧斯卡的任何一項提名,現在回首看《狂》片每一個取景信手拈來盡是攝影藝術之作,就像不知名酒莊的作品數十年後才得更多品酒者的肯定,我記得在 1980 年代那個工廠化的年代想起《狂沙十萬里》第一直覺是 Ennio Morricone 所作的配樂,反倒是劇情較少引起討論, 21 世紀現代人察覺藝術品的稀缺和流失危機,再回首《狂》片各種新的正面評語開始後知後覺的湧入

  • Time named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as one of the 100 greatest films of the 20th century.
  • In They Shoot Pictures, Don't They's list of the 1000 Greatest Films,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is placed at number 62.
  • Total Film magazine placed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in their special edition issue of the 100 Greatest Movies.
  •  In 2008, Empire held a poll of "The 500 Greatest Movies of All Time", taking votes from 10,000 readers, 150 filmmakers and 50 film critics.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was voted in at number 14, the highest Western on the list.



我再度提出翻譯電影配樂史時,從 1998 年 New Yorker 雜誌上看到的一句話:

一部成功的電影就像一座完美的中世紀的哥德式大教堂,劇情、剪輯、佈景、音樂、演技等,每個細節都是值得品味令人讚賞不已的藝術品,就像過去的《迷魂記》(Vertigo)、《教父》(The Godfather)、《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唐人街》(Chinatown)。 

如我要我挑選《狂沙十萬里》的缺點那就是劇情太過單純,從開始沒多久觀眾就可推測出後面即將上演的復仇戲碼,導演 Sergio Leone 應對方法是將步調放慢,加進許多小細節,舉例來說,一開始三人在車站等待 Harmonic 到達的橋段刻意增加了囚禁站長、蒼蠅擾亂等細節竟然能長達 10 分鐘之久!在營造 Henry Fonda vs. Charles Bronson 的最後決鬥之前,如果把聲音拿掉,實際上這是一部對談多又冗長的電影,不過這些缺點卻被 Ennio Morricone 傳世經典級的配樂所巧妙掩蓋了,Ennio 用口琴代表 Harmonic 的出現,輕鬆的哨子聲代表面惡心善的 Cheyenne,女高音聲代表哀傷的 Jill,懸疑性的打擊樂象徵 Frank 幫派的出現,減少延續自廣播那種話劇性的敘述,讓觀眾自己用眼睛和耳朵隨著劇中人物冒險前進。這部片能夠被認為是 "值得品味令人讚賞不已的藝術品",Ennio Morricone 毫無疑問是第二號大功臣!

關於《狂沙十萬里》配樂我 2007 年另有專文介紹,現在回看顯得不足,有機會再另外補強。


參考:Gabriele Ferzetti (1925~2015)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Guiliano Gemma (1938~2013)


義大利籍男明星 Guiliano Gemma 「裘林諾傑馬」以 85 歲之齡因車禍意外喪生,原籍義大利的 Guiliani Gemma 在 1959 年就在歷史鉅片《賓漢》(Ben-Hur) 裡演出小角色,因此被名導演 Luchino Visconti 看上邀請他在 1963 年的《浩氣蓋山河》裡演出,1960年代掀起一陣義大利西部片 (Spaghetti Western) 風潮,義大利籍的「裘林諾傑馬」算是其中一要員,1965 年《江湖奇士》(Adios Gringo) 被拔擢升任男主角,其他知名作品還有跟 Lee Van Cleef 合演的《鏢客龍虎會》(I giorni dell'ira),《虎俠》(Per pochi dollari ancora),《日落荒城》(Il prezzo del potere),跟 Kirk Douglas 演的《賊王》(Un omo da riseitara),年輕的 Guiliano Gemma 很受日本和台灣觀眾喜歡,那時台灣電影片商一度流行用火柴盒做為宣傳品,受歡迎的「裘林諾傑馬」就出現在火柴盒封面上。



到了 70, 80 年代他並沒有跨入好萊塢系統,80 年代初他繼續靠不少動作片例如《地虎吃天龍》以及一些 R 級片進入台灣市場,甚至曾經在 1981 年來台灣訪問,1980 年代初「裘林諾傑馬」可是極少數在國內小有知名度的歐洲演員。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Farley Granger (1925-2011)

飾演希區考克名片《奪魂索》(Rope) 兩大兇手之一的 Farley Granger 去世,年 86 歲,除了《奪魂索》他另一部知名作品應該是《火車怪客》(Stanger on The Train),Farley Granger 在兩片裡的形象都是顯得軟弱沒主見的男人,70 年代他後來也曾經化身另一個角色出現在台灣影迷面前,義大利喜劇西部片《大野兩條龍》裡跟 Terence Hill, Bud Spencer 兄弟為敵的惡棍 Harriman,這時很難跟前述的 "軟弱男人" 做連接了。

希老作品裡我對《奪魂索》的喜好程度僅次於《迷魂記》,在 1948 年這部片低調上映票房悽慘,船過水無痕,也沒獲得任何一項奧斯卡提名,最近幾年《奪魂索》這部黑色舞台劇在 IMDb 的排名漸漸上升進入 Top 250 名單內,除了罕見的一鏡到底拍攝法,在戰後的 1948 年,這部片裡年輕人和老年人對生命的討論雖然簡短卻引人深思。

我把《奪魂索》當作 James Stewart 生涯代表作品之一,Farley Granger 在這部片只能算第三男主角。

有趣的是 Farley Granger 在 1954 年曾經到義大利拍了一部 Luchino Visconti 執導和美女 Alida Valli 合作的名片《戰國妖姬》(Senso),這部片的吻戲還出現在《新天堂樂園》最後那段接吻影片裡,70 年代初 Farley 私下愛上了義大利,後來 Farley 跟他的同性愛人搬到羅馬定居,也藉此出現在多部多國合資的義大利電影裡,《盡日沉煙香》,《絕命毒霸》(Le Serpent),《狂龍殺手》( hombre llamado Noon) 等等。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之前介紹過《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這部電影,他算是鏢客三部曲 (The Man With No Name Trilogy) 的最後一部,這三部曲的長度分別是 99, 132, 179 分鐘,核心人物從 Clint Eastwood, Lee Van Cleef, Eli Wallach 依序一人兩人而三人,長度及劇情複雜度隨著 Sergio Leone 的預算而拉長,Ennio Morricone 的工作任務也隨之加重,獲得的代價是這三部片在 IMDb 上面的評價也不斷上升,從 8.0 分到 122 名再到第 4 名!

因此《黃昏三鏢客》的配樂遠比前兩部曲要豐富,2004 年發行的 CD 版有 21 tracks 比 60 年代唱片版多了 9 首!,不像《教父》那樣繞著一個主題,《黃昏三鏢客》多首配樂都能個別受到引用,Ennio Morricone 以小喇叭、墨西哥琴、吉他、聲樂、西班牙舞用的葫蘆鈴 (V Gourd Rattle) 等低成本樂器就漂亮的把 Sergio Leone 劇本裡那種貧窮、懊熱、多災難的美墨邊境情境表達出來,這首電影裡的名作除了數十年前就被黃俊雄布袋戲引用的 Main Title 之外,片中 Eli Wallach 被北軍誤認慘為偷金內賊遭刑求那段,當時屋外南軍俘虜正好唱著一首感人的歌 The Story Of A Soldier 這首,小提琴手看到窗內刑求內容時不禁落淚,後來生性兇狠的 Eli Wallach 有機會復仇將刑求他的北軍在鐵路上殺死,那一幕真叫人熱血沸騰!!!

另外還有兩首也都小有名氣,一是 Eli Wallach 找到埋金墳場時那首 The Ecstasy Of Gold,另一是曲終三人決鬥時,只有表情沒有對白,其他的交由 Ennio Morricone 那首長達 8'13 的決鬥曲 The Trio 來說話。


可以想像 Ennio Morricone 2007 年時在羅馬指揮交響樂團演出自己的作品,演出《新天堂樂園》、《四海兄弟》、《狂沙十萬里》這些作品還算適合,雖然已經將鏢客三部曲前兩部忍痛剔除,演出《黃昏三鏢客》時還是非常吃力不討好,Ennio 必須用樂團內的管樂來取代真實作品裡的墨西哥式音效,演奏起來還是原味盡失。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日落黃沙 -- 1969

上次提到《黃昏三鏢客》我就想到另一部以墨西哥為背景的經典西部片《日落黃沙》(The Wild Bunch),導演是比 Sergio Leone 更熱愛墨西哥文化的美國人 Sam Peckinpah (1925~1984),Peckinpah 付諸行動移民墨西哥在當地娶妻置產,提到他最有名的是他「暴力美學」的執導法,也是影響吳宇森最深遠的前輩,看完他的三部代表作 1969 年的《日落黃沙》,1972 年的《亡命大煞星》(The Getaway) 以及 1977 年的《鐵十字勳章》(Cross of Iron) 之後就會覺得他「暴力美學」影響近代動作片之深。

Sam Peckinpah 私下就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人物,他一身 60 年代叛逆打扮,綁著頭巾帶著墨鏡,酗酒嗑藥,是一個難以相處的朋友更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厭惡 20 世紀的城市文明侵蝕他熱愛的西部文化,注意看他的每一部作品不論暴力血腥或溫馨感性,背景都擺在 20 世紀初城市人藉鐵路進入原始西部這段時期。

Peckinpah 最初由電視起家,轉入電影圈導演作品評價普通,1968 年待業兩年後得到執導《日落黃沙》的機會,他在 60 年代末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將西部片輕輕帶過的「死亡過程」以特寫和慢動作處理,一槍置命的灰塵被放大為攏長的血腥畫面,《日落黃沙》在 1969 年上映時也引起了美國保守派的反彈,被列為 X 級電影,當然,它也沒機會在保守的台灣上映。

比起同時期 Sergio Leone 的三部曲加上《狂沙十萬里》、《四海兄弟》等名作,Peckinpah 給後人的記憶 90% 集中在《日落黃沙》這部名列 AFI 100 名內的鉅作。和《黃昏三鏢客》相同的是《日落黃沙》也以墨西哥為背景,不過時間晚了半世紀,敘述 1910~1917 墨西哥革命時期的故事,照中國的說法就是軍閥割據民不聊生,同時,北邊的美國西部那種建構在槍、酒、道義、地主私刑的規則漸漸被東部來的律法取代,不適應律法的亡命之徒和無政府狀態的墨西哥一拍即合!

《日落黃沙》能夠獲得如此高的評價,除了身為「暴力美學」始祖之外,全片細節嵌合嚴密讓人嘆為觀止,我看了影評隨片講解版,才知道像我一個外國人漏掉了多少 Sam Peckinpah 要表達的寓意,就因為細節嚴密,所以只能簡單介紹一下劇情:

William Holden (Pike), Robert Ryan (Deke) 原本是一對互相欣賞的搭檔,某次嫖妓時被女人出賣,Deke 入獄服刑,Pike 找來新夥伴繼續逃亡,就成了貫穿全場的 The Wild BunchErnest Borgnine 飾演個性比較溫情的老夥伴 Engstrom,新入夥兇猛好財色的 Gorch 兄弟以及最菜的墨西哥人 Angel。另一方面,Deke 假釋後受雇帶領一批「賞金獵人」試圖獵殺 Pike 一幫領取獎金,The Wild Bunch 往南逃往 Angel 在墨西哥的故鄉,這裡剛剛遭墨西哥軍閥洗劫,Angel 受爭議的女友偕軍閥離去,村人說法是「Angel 把她月亮拱著,墨西哥軍閥把她當芒果直接採食」,魯莽的 Angel 滿腦子只有復仇兩個字了。

The Wild Bunch 受雇搶到了美軍的槍械, Engstrom, William Holden 飾演的老大不敵 Angel 遊說將少部分槍械武裝鄉民 ,其他依合約賣給墨西哥軍閥,軍閥按合約付酬後,唯獨將 Angel 扣留極度虐待,原因是 Angel 的叛變計畫已經傳到他耳中,而告密者竟是前女友的母親!

這部片全片存在的氣氛之一就是:對女人的不信任!

這時已經領賞的其他四人陷入兩難,強調「只認錢,不談私人溫情」還曾經射殺重傷同僚的 老大 Pike 可以大方離去,最內疚的是被 Angel 救過一命的 Engstrom,一切唯錢是問的 Gorsh 兄弟也喚起最深層的道義,這四人決定花錢贖回 Angel,他們提出的請求結果不但遭宿醉的墨西哥軍閥拒絕 ! 更將 Angel 當場割喉示警,接下來呢?就是一場到 1969 年為止影史最血腥的暴力片段,把 1967 年《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 最終那一場槍戰戲狠狠比下去了。


近年將科技大量植入電影中,類似《日落黃沙》的槍戰場景已不算稀奇,如果考慮沒有科技輔助的年代,一切都要「純手工」製作,例如最後八分鐘的槍戰是從超過 100 個角度 3000 段影片中剪輯出來的精華,對當時的觀眾是全新體驗,但是暴力加上受爭議的女性人質遭搶匪舔耳的性暗示片段,首映時就有保守民眾離場抗議,事後更有團體動用警察或教會力量要求禁播《日落黃沙》。

正面肯定的力量也對 Sam Peckinpal 形成傷害,從此他被定義為「日落黃沙的導演」,影迷等著他拍續集,Sam 其他創作賣座悽慘,到了 1972 年的《亡命大煞星》才稍見類似橋段,我只要說《亡命大煞星》一片只有 Steve McQueen 一人開槍應戰,就可以想見暴力指數遠遠不及《日落黃沙》。

如果拿他跟 Sergio Leone 相比,我認為 Pechinpah 明顯較強的是對周邊墨西哥文化的擷取,多處使用墨西哥民謠更讓人感受「這是發生在墨西哥鄉間的故事」,和 Sergio Leone 以主角為中心散發的肅殺之氣比較,身為 Billy Wilder, Eli Kazan 迷的 Pechinpah 保持美式風格對白較多,擅長以反諷表達美式幽默,這部片第一主角 William Holden (1918~1981) 在 60 年代沉迷杯中物甚不得志,Pechinpah 就憑他16 年前在 Billy Wilder 執導的《戰地軍魂》演出認定 William Holden 適合演出本片。

另外片中多次出現墨西哥小孩的遊戲「蠍子鬥螞蟻」,遊戲結束後小孩再放火將蠍子和螞蟻全部燒死,原本這只是飾演軍閥的墨西哥演員 Emilio Fernandez 和導演聊天提及的瑣事,Emilio 也曾經是 1960 年《豪勇七蛟龍》的助理導演,Pechinpah 聞訊大喜在片中多處採用,暗喻天真與原罪並存,就因為原罪的假設,和 Sergio Leone 相似的是全片沒有明顯的好人和壞人,一切留給觀眾去思考。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黃昏三鏢客 -- 1966

之前有提過義大利導演 Sergio Leone 的傳記以及他的鏢客三部曲 (The Man With No Name Trilogy),這三部曲裡評價最高的就是第三部的《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我發現在 IMDb 上面這部片竟然高居第 4 名,《黃昏三鏢客》不只評價高,在票房方面更大獲成功,Sergio Leone 拍攝預算僅 130 萬,上映時營收高達 2500 萬美元,也因此次年 Paramount 邀請 Sergio Leone 用充裕的預算拍了和《黃昏三鏢客》背景和風格都極為相近的《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如果看過《亂世佳人》就記得 1861 年之後南方軍隊悲慘的潰敗局面,Margaret Mitchell 筆下粗俗殘酷的「洋基佬」南下施暴,之前我提過 Sergio Leone 熟讀美國近代史,他虛擬的《黃昏三鏢客》時間劇情背景概略和《亂世佳人》相同,只是地點往西移到現在的德州 San Anthonio 附近,我忽然想起還有一部以相同時間、地點為背景的西部片《黃金蓬車大作戰》(Vera Cruz),對了!還有一部也虛擬劇情發生在美墨邊界的經典西部片《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

我提這幾部相同背景的美國電影,就是要對比 Sergio Leone 風格西部片和美國西部片的不同點,《黃昏三鏢客》就是一個最好的範例,Sergio Leone 劇本裡絕對不會有 Gary Cooper, John Wayne, James Stewart 那種身材高大形象清新遵守 Lady First 原則而且軍服常保乾淨的「正義之士」,就像 Gary Cooper 在《黃金蓬車大作戰》受雇於墨西哥人仍念念不忘南方軍,高大身材搭配準確的槍法引起多方異性暗戀,最後可能要搭配一段兒女私情,對 Sergio Leone 那太假了!Leone 片中一切目的只有存活!即使主角都是出身低層有性格缺陷的人,《黃昏三鏢客》裡第一男主角 "The Good" Clint Eastwood 是唯錢是問以詐領獎金為業的槍手,戲分最重的 "The Ugly" Eli Wallach 是出生貧苦的 14 州聯合通緝犯,最壞的 "The Bad" Lee Van Cleef 更是唯錢是問的殺手,因為錢藉公權力刑求戰犯甚至毆打女性,還有 Sergio Leone 特有招牌 - 骯髒的絡腮鬍造型,塑造出戰亂逃亡下充滿高犯罪率、貧窮、貪婪、嗜酒風氣、炙熱的背景。

我提到的絡腮鬍造型是 Sergio Leone 西部片很重要的招牌,左邊是這部片三大男主角的造型(由上到下:Clint Eastwood, Eli Wallach, Lee Van Cleef),下方那張是兩位男配角 Mario Brega, Aldo Giuffre 的造型。

談過背景,簡單介紹一下劇情:這部片背景是 1860 年左右的德州 San Anthonio 附近,南軍潰敗在即,一般民眾在北軍砲火下也忙著逃亡,南軍士官 Bill Carson 偷取 20 萬金幣逃亡,北佬 Lee Van Cleef 全力追查金幣下落,另外,兩個槍法不錯的南方流浪漢 Clint Eastwood, Eli Wallach 以聯手詐騙獎金為業,兩人利益不合翻臉 Clint Eastwood 差點被折騰到死,這時他幸運的遇到垂死的 Bill Carson 告訴他金幣埋藏處,接下來 Clint Eastwood, Eli Wallach 兩人被北軍俘虜,Lee Van Cleef 押著 Clint Eastwood 去尋找金幣,被北軍刑求後的 Eli Wallach 死裡逃生也加入戰局,接下來故事的主軸就是三個亦敵亦友勾心鬥角各有考量的槍手誰能拿到 20 萬金幣,拿到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最後一場戲堪稱西部片裡非常經典的橋段,三個互不信任的人站成三角形決鬥,除了看誰拔槍快,更要考量我到底要向誰開槍?誰會開槍打我?一但猜錯就是死路一條。考量後是兩個南方人一起向最不信任的北佬 Lee Van Cleef 開槍 (雖然 Eli Wallach 沒子彈),接下來呢?兩個曾經互相合作,也曾經利益不合互虐待的朋友怎麼分錢?結局我暫且不談了,義大利人似乎最會拍這種「人性」電影。

Sergio Leone 的鏢客三部曲 (The Man With No Name Trilogy) 以及《狂沙十萬里》和美國西部片比起來,除了前述的造型差異之外,其次他擅用二戰前後歐洲電影的手法,近距離特寫表情,一切「讓表情說話」,減少台詞陳述,盡量讓觀眾自己去想,不禁想到另一個歐洲出身的導演 Alfred Hitchcock 也是這方面的高手。

演員方面,Clint Eastwood 應該不用介紹了,Eli Wallach (1915~) 至今仍健在!在《教父第三集》演出把 Al Pacino 耍得團團轉的老狐狸,非常精彩!他的造型很適合演西部片,也演過《豪勇七蛟龍》、《西部開拓史》、《麥坎納淘金記》等。Lee Van Cleef (1925~1989) 原本是無法出頭的三線演員,因為他的造型只能演戲份不多配角或演 B 級片,例如名片《日正當中》(High Noon) 裡他飾演只出現兩分鐘的壞人甲,但他的造型非常符合 Sergio Leone 的要求,到了 1965 年被提拔演出《黃昏雙鏢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 才成為觀眾注意的性格演員。


這部片的配樂由大師 Ennio Morricone 撰寫,配樂比電影本身的名氣還要大!每一首都是經典!早年在台灣很少人看過《黃昏三鏢客》,在台灣黃俊雄布袋戲在 30 年前就開始引用《黃昏三鏢客》的配樂,很多老一輩聽到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首。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四

通心粉導演 Sergio Leone

Sergio Leone
照理講西部片是一種美國文化的特有產品,西部片的故事背景大多發生在 19~20 世紀的美國,搭配上美國獨有的印地安人、峽谷風景、牛仔帽、酒吧、趕牛集、還有穿插其中的墨西哥人,因此從電影問世之後,提到美國西部片的代表人物是誰?

大多數人想到的是導演 John Ford (1894~1973) 以及演過 150 部西部片的演員 John Wayne (1907~1979),John Wayne 所顯示的各種人格特質:包括與天具來的正義感,還有對敵人的無懼、對朋友的義氣、準確的槍法、一流的酒量、還有略顯固執的脾氣,成為西部片男主角的標準規格,被上百部西部片不斷的複製再複製。成了所有觀眾對西部片的印象框架。

John Wayne
直到 1964 年,一個不到 40 歲多次擔任美國電影助理導演的義大利年輕人 Sergio Leone (1929~1989) 第一次參與西部片的拍攝,由小成本的獨立電影公司發行,帶動了一股西部片的革命,他用較低的預算選擇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的塔貝納斯沙漠 (Paraje Natural de Tabernas) 作為拍攝地點,熟讀 19 世紀美墨歷史的 Sergio Leone 早有準備,他的作品大多以美墨邊境為背景,他的片中不見印地安人的戲份,倒是提高了墨西哥人的比重,接著把義大利黑幫的風格融入到西部片裡,剛開始美國大公司不看好他的前景,戲稱他的片為《通心粉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

想不到 Sergio Leone 大獲成功,堵住了嘲笑者的嘴巴。

在 John Ford 的西部片裡,男主角就是個把正義放在第一選項的阿甘,不愛財、拙於色、不自私,永遠把正義放在自己利益之上。Sergio Leone 的西部片裡的男主角穿著破舊,造型粗爌,個性沉默寡言,不喜群居,具有明顯的個性缺點,和美國西部片比較起來, Sergio Leone 的片或許說《通心粉西部片》打殺戲份不多,沒有美國 CinemaScope 的長距離取景習慣,喜歡近距離特寫「讓表情說話」來減少對白的數量,順勢降低拍攝成本。因此他對演員的選擇也和美系的導演截然不同,Leone 以低成本依序拍了三部片:《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黃昏雙鏢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合稱《鏢客三部曲》(The Man With No Name Trilogy)。

L: Clint Eastwood, R: Lee Van Cleef

因為經費不足加上導演的偏好,這幾部片不啟用如 John Wayne, Kirk Douglas, Lee Marvin, James Colburn 等已被觀眾認定的主流型西部片演員,反之,Leone 提拔了電視演員 Clint Eastwood (1930~) 以及被視為 C 咖的西部片演員 Lee Van Cleef (1925~1989) 兩人,前者原來只是演 B 級片的小演員,後者名氣稍大卻只是個第四、第五號配角級的演員,Sergio Leone 把他們擺在最適當的位置,整體可以說 Sergio Leone 利用美國被忽略的資源以小搏大,建立了和一股可以和正統西部片抗衡的勢力。

Jason Robards
第三部的《黃昏三鏢客》經得起市場考驗大賺之後,1968 年,昔日嘲笑他的派拉蒙公司並提供充裕的經費邀請 Sergio Leone 拍了《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這部片,Leone 拒絕了 Charlton Heston, Kirk Douglas and Rock Hudson 這些一線演員的自薦,獨具慧眼看上了打滾十幾年紅不起來的二線演員 Charles Bronson, Jason Robards,以及唯一的例外 -- Sergio Leone 在義大利時就極為崇拜的老牌明星 Henry Fonda,這部以 Arizona 美墨邊境為背景的電影靠著比前面的《鏢客三部曲》更充足的經費,將 Sergio Leone 的美學發揮到了極點,成為他一生最成功的代表作。

提到《通心粉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 這股潮流,雖然前述一大堆經費不足 cost down 的背景因素,1959 年曾經擔任《賓漢》(Ben-Hur) 助理導演的 Sergio Leone 已經算是經費最寬裕的代表性人物,拍出來也是蛋糕最頂層的作品了。60~70 年代歐洲電影公司的資金之下,促使更多義大利、西班牙、西德導演也投入這一股通心粉西部片潮流,估計拍了 600 部左右,當時也正逢美國電影的轉型 / 不景氣期,《通心粉西部片》潮流也讓 Jack Palace, James Coburn, Charles Bronson, Rod Steiger 這些粗曠外型的男明星獲得其他出路,也捧紅的歐洲本地的二人組 Terence Hill, Bud Spencer

好了 ! 話題回到 Sergio Leone 吧 !


1970 年代初 Paramount 開拍《教父》(The Godfather) 時第一選擇就是要找義大利籍的 Sergio Leone 擔任導演,Leone 卻拒絕了這個機會。反之,70 年代初他拍的了喜劇風格的《無名小子》(My Name Is Nobody) 明顯已看出 Leone 腸枯思竭,無法再拍出 60 年代那四部片的氣勢了,到了 1980 年代 Sergio Leone 試圖東山再起,他記取教訓選擇和《教父》類似的題材開拍了《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這部電影,《四海兄弟》上演的過程中,Sergio Leone 和 80 年代的美國電影公司觀念明顯有了差距,拍攝以及剪輯的過程中,雙方產生了許多間隙,影迷沒想到的是這部片竟然成為 Leone 的最後作品,年僅 60 歲的 Leone 在 1989 年心臟病發辭世,他一生導演的作品只有 12 部。

提到 Sergio Leone 一定要提一下他的最佳拍擋 -- 同樣義大利籍的 Ennio Morricone,這裡提到 Leone 的四部西部片以及《四海兄弟》全部都是由 Ennio Morricone 負責配樂,1989 年 Sergio Leone 去世時,Ennio Morricone 遇到新貴人 Giuseppe Tornatore,寫了《新天堂樂園》這首傳世之作,後來兩人又合作了《海上鋼琴師》,然後 Ennio Morricone 就像被剪掉頭髮的 Samson,無法再創造出他年輕和 Sergio Leone 合作時的那種鉅作了。

Sergio Leone 晚年曾經和 Clint Eastwood 產生間隙,不過 Clint Eastwood 還是自認他能成為導演的基本功夫來自年紀相仿的 Leone,1992 年 Clint Eastwood 拍了《殺無赦》(The Unforgiven)這部評價甚高的電影,熟知背景的人都看得出來片中有很熟悉的 Sergio Leone 鑿痕。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Salute to Ennio Morricone



因為 Peter O'Toole 的緣故,我不忍心看今年的金像獎頒獎典禮,後來看了網路上抓到影片, Clint Eastwood 介紹,然後由 Celine Dion 唱一首由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裡面的 Deborah's theme 填詞後的歌曲 "I Knew I Love You" 獻給 Ennio 大師。

對大多 20 歲這輩或許只是感到好聽,當然,我相信很多年輕人深入研究顏老的音樂,他們得到的是感動而不僅是好聽。對我這一輩而言 Ennio Morricone 的意義已經超過了音樂的範疇,不曉得當年我的同好如今安在,可能都成了回家要帶小孩的高科技工程師,希望他們回家有看到 Ennio Morricone + Celine Dion 這段,花一兩分鐘享受一下小幅的感動。

《四海兄弟》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在 1984 年上映,除了劇情和他悲涼的排笛聲之外,我最驚豔的是出現沒幾分鐘,一心想當明星的小美女 Jennifer Connelly,有一幕是小男主角透過一個破洞盯著 正在自學芭蕾舞 Jennifer,突然那個小男生神色緊張,瞳孔縮小,然後唐突的轉到另一段不搭調的劇情,大約十年後,我才知道這裡被新聞局剪掉一段 Jennifer 的背面全裸片段。

我喜歡擺出一付早熟的樣子,國中同學聽國語歌,我偏要聽西洋。高中同學聽西洋流行,我偏要學著聽古典樂和電影配樂,尤其後者,讓我可以說出一大堆女孩子聽不懂的故事,高中時看《鐵面無私》和《教會》,買 120 元的錄音帶,大學時看《新天堂樂園》,已經升格為 300 元的 CD,Ennio 始終和我的成長同在,研究所時我留鬍子騎豪爽嬉皮車,回頭迷上了 Ennio Morricone 早年的作品《狂沙十萬里》,寫不出論文時一遍一遍的聽他的主題,旋律引導我推想優雅的女主角 Claudio 看到全家遇害的那一刻的感受,我從來沒有聽過那麼悽涼的音樂,就因為我個性怪異走偏門,喜歡這種怪音樂被大家當作孤僻,到這時遇到第一個欣賞我的女友....

坦白說我認為《海上鋼琴師》之後的 Ennio 已經過了巔峰期,首先是他的最佳拍檔 Sergio Leone 在 1989 年辭世,其次要怪 90 年代美國國力獨強之後,好萊塢在 Hans Zimmer 這一輩的主導下,電子合成音樂太囂張了,把 John Williams 類型的交響樂力道再加強,這種類似《空中監獄》、《絕地任務》、《魔戒》讓你瞬間過癮一下的音樂成了主流,Ennio 這種不會說英文的義大利鄉巴佬變成弱勢族群。

畢業數年後,1998 年在北京上班時我迷上了一家咖啡廳,我喜歡那東岸美國佬搞的裝潢,還有他昂貴的美式早餐,我承認也迷上了裡面一個 170 公分高的美女 - 婷婷,在北京這個 "與人鬥其樂無窮" 的城市,婷婷是我認識最沒有心機的美眉,舞蹈學校畢業的她身材簡直就是 Deborah 的複製板,每週一到週五生意興隆,到了週六早上不上班,咖啡廳就變成我的 CD 點放時段了,有一次我播放《四海兄弟》,然後和婷婷打鬧起來,沒多久卻聽到旁邊一絲絲的啜泣聲,有個落單的外國男人竟然哭了起來....當時我前後為難,不知道要不要關掉,婷婷卻很老練的關小音量,幫那個外國男人把咖啡杯加滿。

一年後我已經回到台灣,聽到耳語說婷婷是個背景非常複雜的人,20 歲就把一大堆 50 幾歲的老男人耍得團團轉,因為我「年紀小」,她不耍我這種「小孩」。

或許當時我社會歷練真的不夠,不識愁滋味,將近 10 年後,差不多就是那個外國男人的年紀了,果然,當我意外聽到 Ennio Morricone 的《四海兄弟》的 Deborah's theme 也忍不住想掉眼淚。

2006年11月12日 星期日

Jack Palance (1919~2006)

今天又一則訃聞,專門在西部片裡演大壞蛋角色的 Jack Palance (1919~2006) 因自然因素去世年 87 歲,Jack Palance 出身底層礦工世家,父親是烏克蘭移民第二代,二次大戰前年擔任業餘拳擊手,多次在拳擊場上的重擊導致他臉上傷痕無數,以及他的招牌特色 ~ 左右臉不平衡。

二戰時 Palance 從軍擔任 B-24 轟炸機機槍手,退伍後 1947 年先到百老匯演舞台劇,竟然也曾經在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d 擔任 Marlon Brando, Anthony Quinn 的替身,藉此認識大導演 Eli Kazan 之後,1950 年首次參加電影《圍殲街頭》(Panic in the Streets) 的演出,Jack Palance 的外型被看上適合演出反派角色,從此成了他一生的註記「西部片裡的大反派」


1953 年西部片《原野奇俠》(Shane) 算是反派的代表作,他飾演受僱的槍手,雖然戲份不多,但是他天生凶惡的臉給西部片壞人下了最佳註解,從此西部片裡的頭號壞人除了 Palance 不做第二人想,其他代表作還有1966年《真情荒野》(The Professionals) 的墨西哥盜匪 。


1960 年代美國國內電影市場大不如前,大西洋另一邊低成本的義大利通心粉西部片 (Spaghetti Western) 浪潮興起,Jack Palace 1961 年起將重心轉向歐洲,演出多部義大利電影,而且不限於西部片,例如義法合資的《蒙古帝國》(The Mongols) ,跟性感尤物碧姬芭杜合演的《輕蔑》(Le Mepris)

除了演西部片,場外最有名的兩件事是他驚人的體能以及戲外傳言他嗜酒如命的個性。

幾十年後當 Palance 漸漸為人淡忘之後,1991 年他突然出現在賣座片《城市鄉巴佬》(City Slickers) 裡飾演那位友善的老牛仔,他也老來走俏拿下那年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還以 73 歲之齡在頒獎典禮上表演單手伏地挺身技驚四座,Palance 才又勾起大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