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James Coburn, James Mason, Maximilian Schell 這些老面孔,原先以為《鐵十字勳章》(Cross of Iron)又是一部公式化的二次大戰電影,有個亮點是它在 IMDb 獲得了 7.5 顆星,另一個吸引我的是劇本發生在英語電影比較少提及的德俄之戰,看到一半才發現故事和拍攝手法都很特殊,完全不同於美國戰爭電影的公式,全片站在德國國防軍的角度立場鋪設,James Coburn, James Mason, Maximilian Schell 都飾演德國國防軍人!上網一查這片導演竟是美國和墨西哥文化專家 Sam Peckinpah!
《鐵十字勳章》是英國、西德、南斯拉夫三國合作拍攝作品,西德提供二戰時期德製武器,南斯拉夫支援了片中所需的俄製武器,從 T-34 坦克到機槍、步槍到拍攝場地,考證精實也給了這部電影戰爭場面加分作用。
先看一下什麼是這部片最關鍵的名詞:鐵十字勳章
鐵十字勳章(德語: Eisernes Kreuz) 是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建立的德國軍事勳章,於1813年3月10日首次頒發。鐵十字勳章僅在戰時依照軍階分為數級頒發,並曾經在拿破崙戰爭、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頒發。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希特勒恢復採用了鐵十字勳章獎勵制度,有對其進行改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鐵十字勳章主要被分為三個系列-鐵十字勳章,騎士鐵十字勳章以及大十字勳章。其中騎士鐵十字勳章則被視為普魯士藍馬克斯勳章(Pour le Mérite)的替代升級版。二級鐵十字勳章以及騎士鐵十字勳章在綬帶配色方面亦不同於以往黑白基色,而採用紅色為主色調輔以黑色條紋。對於非戰鬥人員則使用戰功十字勳章(Das Kriegsverdienstkreuz)而非以往一直使用綬帶樣式不同于戰鬥人員的鐵十字勳章。不過鐵十字勳章自1945年5月之後就沒有再頒發過。
這部片內容不像《最長的一日》、《奪橋遺恨》、《巴黎戰火》、《坦克大決戰》那樣的對一場大型戰役進行敘事記錄,比較類似《光榮戰役》(Path of Glory) 把核心放在一件小戰役上面,Sam Peckinpah 引進他的暴力美學拍攝法加上資源充足,戰爭場面相當多。劇本敘述二次大戰後期 1943 年間,德軍在東線戰場敗相已露,身為普魯士地主後裔的 Stransky上尉(Maximilian Schell)在家族的壓力下,自願調到戰場上不計代價要取得一枚標榜戰功的鐵十字勳章,Stransky 不是狂熱的納粹信徒,他上戰場的動機就是為了家族榮譽,而他的屬下正是罕見的鐵十字勳章擁有者 Steiner 上士(James Coburn),讓 Stransky 又妒又羨。
Steiner不是一個忠於領袖為國而戰的軍人,他是一個厭戰卻了解戰爭的老兵,懂得在戰場上存活還能給同袍安全感,他曾經在戰場上收留了一個俄國娃娃兵,或許是他疏忽還是判斷錯誤造成娃娃兵被俄國人擊斃,鐵十字勳章得主 Steiner 目睹這個娃娃兵死前的哀嚎也成了他日後揮之不去的陰影。
接下來一場戰役裡,軍階介於 Stransky, Steiner 兩人之間的 Meyer 中尉戰死,始終躲在碉堡裡指揮的 Stransky 想利用這次戰役上簽戰功得以獲得授勳,這樣的流程第一關需要兩人簽名做證,他的幕僚 Triebig 中尉簽了,剛升上排長職的 Steiner 在感性理性掙扎之後決定拒簽。這件事也引起了上司 Brandt(James Mason)上校的懷疑,Brandt 詢問基層士兵後確定 Stransky 串通幕僚做假,也種下了 Stransky, Triebig 對 Steiner 的恨意甚至殺機。
有一段 Brandt 和 Steiner 的對話就可以看出三個主角的個性了。
Brandt:「再也沒有比想從死去戰友身上剽竊戰功(指 Stransky)更可恥的行為了!」
Steiner:「我根本就痛恨這身服裝,痛恨設計這個遊戲規則(授勳條款)的人。」
有次撤退時Stransky, Triebig 刻意讓 Steiner 排來不及跟上,後來 Steiner 以及隊友付出好數條人命代價從俄軍佔領區逃出,發訊息告知連隊即將穿著俄國軍服以偽裝投降方式返回連隊,接獲消息的 Stransky, Triebig 刻意忽略這個消息,仍然對「俄國兵」開槍,只剩 Steiner 和兩名戰友存活,一向冷靜的 Steiner 開槍殺了 Triebig 洩恨後想殺比他高階的 Stransky,這時他恢復理性要長待在碉堡裡的 Stransky 一起上第一線戰場開槍殺敵,看看鐵十字勳章是如何得到的?接著就看到鐵十字勳章得主和非得主的明顯對比,全片在 Steiner 嘲諷性的大笑聲中結束。
Sam Peckinpah 把他在《日落黃沙》(The Wild Bunch)的很多手法運用到這部以德軍為主角的電影,其他二戰電影裡不注重服裝儀容的美軍風格在這裡被引用在德國野戰部隊上!《鐵十字勳章》其他兩個地方都有當時歐洲拍攝法的痕跡,一是 James Coburn 第一次受傷住院腦震盪出現幻覺,為了他的疏忽而送命的俄國娃娃兵、剛去世的 Meyer、以及其他戰友多人在他眼前揮之不去,醫院裡其他傷兵在他眼中不是酷似戰友就是變成了傷疤怪物,Sam Peckinpah 用類似 Ingmar Bergman 的手法,使用抽像又紛亂的影像剪接來呈現 James Coburn 的幻覺,拍起來相當成功。
回想起來這部電影問世時間比受爭議的《現代啟示錄》還要早,手法還要先進,習慣好萊塢公式的美國觀眾大多數無法接受!加上《鐵十字勳章》在美國上映期間和《星際大戰》撞期導致票房奇慘,但是這部片在歐洲卻叫好又叫座,尤其在德國竟然創下了 1970 年代最高票房紀錄,同樣熟悉歐洲的美國導演 Orson Welles 告訴 Sam Peckinpah:
It was the best anti-war film since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西線無戰事)
選角方面:和 Sam Peckinpah 多次合作的 James Coburn (1928~2002) 這次找到非常適合的劇本,我看過很多 James Coburn 的作品,他少有機會擔任第一男主角,前面提到 1960 年《豪勇七蛟龍》開拍時,James Coburn 是靠自薦成為最後一尾蛟龍,這次 James Coburn 不但躍居第一男主角,更堪稱是他畢生最佳的演出。
這部電影拍攝於 1977 年,當時正好是全球粉紅色電影浪潮的高峰期,我提過的《艾曼紐》、《羅馬帝國艷情史》和愛雲芬芝系列都正值高峰期,這部片在歐洲拍攝不免於俗也加了一些養眼的片段,Steiner 等一行人在俄軍佔領區時洗劫強暴了一群俄國女兵,有全裸沐浴以及口交劇情,把這部片提升為限制級,另外,對女色沒興趣只著迷於追求鐵十字勳章的 Stransky 以及兩名隨扈間也有同性戀暗示的言語及動作,網路上 99% 都是中國大陸的網友在討論,我懷疑這部兼具暴力和色情的戰爭片 1977 年到底有沒有獲准在台灣上映?
6 則留言:
本片在台灣有上演,當時我正在台北讀大學。
感謝樓上提供的資訊
有;上映時部份內容被刪減~
Maxmillan Schell 2014 年 2月辭世
台灣上演資訊請參考 http://lobo801091.pixnet.net/blog/post/243308147-%E9%90%B5%E5%8D%81%E5%AD%97%E5%8B%B3%E7%AB%A0-(cross-of-iron)-
這部片子在當時頗引人注意, 電影雜誌也有數篇文章討論它. 片中處理戰爭場面的慢動作, 中彈噴寫 都是新的戰爭片處理方式. 除了電影院放映, 當時華視莒光日教學節目也曾播放.
我也喜歡這部電影
當年在台北看過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