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Sidney Pollack (1934~2008)

執筒過《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窈窕淑男》(Tootsie) 的名導 Sidney Pollack (中譯:薛尼波拉克) 26 日因癌症去世,年 74 歲。

Sidney Pollack 是一猶太裔的導演,60 年代時 Pollack 以一個電視演員出身接著進入電視劇導播圈,70 年代開始進入門檻成本較高電影導演界,他導演生涯的高峰期在 70, 80 年代,總共被金像獎提名 12 次,靠《遠離非洲》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90 年代之後年紀偏大比較常擔任電影製作人,著名作品有《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冷山》(Cool Mountain) 等。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塵緣

昨晚跟一大票年紀小我十幾歲的迪迪美眉去 KTV,我好像將近 10 年沒有在台灣上 KTV 了,在我的印象裡最年輕的歌星應該是張惠妹,我真的是和時間脫節了。

塵緣

塵緣如夢 幾番起伏總不平 到如今都成煙雲
情也成空 宛如揮手袖底風 幽幽一縷香飄在深深舊夢中

繁花落盡 一身憔悴在風裡 回頭時無晴也無雨
明月小樓 孤獨無人訴情衷 人間有我殘夢未醒

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嚐盡人情淡泊
熱情熱心換冷淡冷漠 任多少深情獨向寂寞

人隨風過 自在花開花又落 不管世間滄桑如何
一城風絮 滿腹相思都沉默 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

這應該是 1990 年左右的歌,現在回首一字一字咀嚼發覺歌詞真是完美,雖然全場沒有人鼓掌,只有一大堆莫名奇妙的表情,我自己一個人還是深受感動。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送別》

最近才發現這是一首 19 世紀的美國民謠,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作曲者 John P. Ordway 是一位醫生,這首歌在美國算是失傳了,只剩國會圖書館有 78 轉唱片。幸運的是在 1904 年傳到日本,日本人填詞為《旅愁》,留日的李叔同再把它填上中文歌詞變成《送別》,不過中文曲詞配合完美,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以為是民國時代的歌曲。

日文版本

我非常喜歡李叔同改編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酌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之前寫的《北京潭柘寺》那篇文章提過有次在北京郊外隨便找家店用餐,有如走進時空機器:山居、寒風、飄雪、陋室、爐火、粗食,邊聽著收音機播放這首歌,看一下我身邊:一個是低頭大口吃飯急著要回城裡的司機,一個是昨晚才認識的酒店小姐 - 揚揚,還有三個因為準備收錢露出喜孜孜表情的窮苦店家,那一刻我忽然錯亂了!Who am I ? 不禁一陣鼻酸,眼神一瞄發現第一次離鄉千里賺錢的揚揚也觸景落淚。。。。。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我在川西拍的照片

二王廟就在這次大地震的都江堰東北岸玉壘山麓,所謂二王是為紀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持人李冰父子而建的。

這張是等車時隨興拍了路邊賣口香糖的女小販以及她的兒子,希望他們兩人平安。

上清宮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彭祖峰東坡上。始建於晉,唐玄宗時重建。現存建築為清朝末年重建。


這次發生大地震的川西一帶,我在 2001, 2002 年曾經親自去過兩次,記得我去成都想拜訪某大商人,他假日不會客,我和同事只好參加當地都江堰一日旅行團到處逛逛,當時用傳統相機拍了上百張照片,不過至今尚未 scan 無法上傳,只找到少數 scan 的幾張。

當時我對攝影沒概念,帶著 Canon 傳統相機和唯一的一個 Kenko 28-105mm 鏡頭就走透透了,幾年下來拍的照片都太偏灰色,那時一直以為是沖洗照片的問題,直到有人賣我第二個鏡頭 Canon 20-35mm,對比下來才知道問題出在便宜沒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