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Honor Blackman (1925~2020)
1964 年在 007 電影《金手指》(Goldfinger) 裡飾演龐德女郎的 Honor Blackman (1925~2020) 在 4 月 5 日因自然因素去世,我現在才知道 1925 年出生的 Honor 比男主角 Sean Connery 還大五歲!
Honor Blackman 從 1947 年跨入影壇,早期在英國影壇演出,查了一下,氣質甚佳聲音低沉的 Blackman 大多擔任第一女配角,沒有留下什麼傳世之作,比較知名的應該是 1958 年的英國電影,也就是被稱為舊版鐵達尼號的《冰海沉船》(A Night to Remember)
標籤:
007 Series,
Disaster film,
R.I.P(>95).,
TV Series,
UK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Elizabeth Sellars (1921~2019)
原籍蘇格蘭的女星 Elizabeth Sellars (1921~2019) 12 月 30 日在全球武漢肺炎浪潮爆發前夕以 98 歲高齡辭世, Sellars 是現存極少數和 Humphrey Bogart, Marlon Brando, Ava Gardner 這些人物合作過的女星, Sellars 大多以第二女主角的角色出現,
標籤:
007 Series,
Golden Age,
R.I.P(>95).,
UK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Burt Reynolds (1936~2018)
1970~80 年代很受歡迎的螢幕鐵漢 Burt Reynolds 在 9 月 6日因心臟病去世,享壽 83 歲,Burt Reynolds 中文翻譯為 "畢雷諾斯",他在 80 年代初前後紅遍一時,Burt Reynolds 有 1/2 印地安人血統,粗曠的外型健康的身材加上 70 年代流行的小鬍子使得 Burt Reynolds 在當時每年都被選為最受歡迎男明星,在 Sylvester Stallon 崛起之前有一小段時間 Burt Reynolds 堪稱警匪片的代表人物,Burt Reynolds 比較有名的作品包括《追追追》(Smokey and Bandit)、《不羈夜》(Boogie Nights)、《激流四勇士》(Deliverance)、《炮彈飛車》(The Cannonball Run)等,台灣影迷印象比較深刻的應該是成龍到美國的初試啼聲之作《炮彈飛車》(The Cannonball Run)
比較可惜的是回顧 Burt Reynolds 影藝生涯並沒有留下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傳世名片,甚至還曾經拒演 James Bond 的角色,這些決定使得他的地位有受到低估之嫌
標籤:
007 Series,
Action,
Hong Kong,
R.I.P.,
TV Series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Roger Moore (1927~2017)
我這一輩腦海裡的正牌007 James Bond ~ Roger Moore (1927~2017) 因癌症辭世年 90 歲。
Roger Moore 出道甚早,1945 年他 18 歲就在 Claude Rains, Vivien Leigh 主演的《凱薩與埃及豔后》(Caeser and Cleopatra) 裡飾演龍套角色的羅馬士兵,接下來在講究出身的英國影壇一直沒機會獲得提拔,1953 年 Roger 選擇前往美國尋找機會,Roger Moore 英俊的外型引起了 MGM 公司的注意和他簽下合約,簽約後 26 歲年輕清瘦的 Roger Moore 星運有限,當時只能在 Elizabeth Taylor 的《魂斷巴黎》(The Last Time I saw Paris) 當個配角、Glenn Ford 主演的《西廂琴斷》(Interrupted Melody) 演出可有可無的戲份,直到 1962 年 35 歲日漸成熟的 Roger Moore 有機會在電視劇《七海遊俠》(The Saint) 裡擔任第一男主角,這個角色漸漸成為 Roger Moore 第一個廣為人知的代表人物。
1972 年 Roger Moore 和 Tony Curtis (1925~2010) 合演的警匪電視劇《龍虎雙雄》(The Persuaders !) 這部影集上演時間剛好趕上進入了台灣的電視草創期,《龍虎雙雄》成為 70 年代初期台灣甚受歡迎的動作影集。
![]() |
Sean Connery (L), Roger Moore (R) |
Roger Moore 是一個英國人卻靠美式動作影集出名,到了 1972 年為止還沒有人把他跟在電影造成風潮的英國皇家特派員 James Bond 聯想在一起,當時長滿胸毛富有雄性魅力的 Sean Connery 是公認 James Bond 的化身,Sean 卻在 1966 年之後宣布不再演出 James Bond 而由外型較平庸的 George Lazenby 接手,George Lazenby 在 1969 年初演的《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得到各項評價甚差,Sean Connery 1971 年同意救火演出《金剛鑽》(Diamond are Forever) 之後一集之後仍宣布洗手不再演出 James Bond。 製作人 Albert Broccoli (1909~1996) 此時看上形象完全不同於 Sean Connery 的 Roger Moore 接替演出 James Bond。
Roger Moore 比 Sean Connery 還要大三歲,兩人私下也是好友,塑造出來的 007 形象卻截然不同,高瘦的 Roger Moore 劇情內容多了英式紳士幽默對話,還有更多編劇安排的艷遇劇情卻明顯少了 Sean Connery 扎實的近身搏鬥,1973 年他正式接棒演出《生死關頭》(Live and Let Die),《金鎗人》(The Man with Golden Gun) 接下來幾部就是我童年 / 少年時期到戲院觀賞印象深刻的《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太空城》(Moonraker)、《最高機密》(For Your Eyes Only)、《八爪女》(Octopussy)、《雷霆殺機》(A View to A Kill) 等,Roger Moore 總共演出 7 部007電影總數超過 Sean Connery 以及後續的幾任 007,這些007電影的劇情和電影主題曲都是我童年時期不可抹滅的回憶,其中《海底城》、《太空城》兩部也出現了一個007系列裡最令人驚悚鋒頭不輸 Roger Moore 的反派角色 ~ 大鋼牙 (Richard Kiel 飾演)
![]() |
Roger Moore(L), Richard Kiel (R) |
Roger Moore 退休之後 30 年在影壇也不再求甚麼突破不再求甚麼代表作了,留給後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 James Bond。
標籤:
007 Series,
Action,
MGM,
My 1980s Memory,
R.I.P.,
Taiwan,
TV Series,
UK,
WW2
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冰與火之歌的心得及雜談
我一直到最近才在中國把第一季到第六季全套的《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 看完,現在中國境內看到的版本明顯感覺受到部分刪減,看完之後立刻決定在台灣買一套 HBO 發行的 DVD 典藏。
這部 HBO 拍攝的電影影集深度遠遠超過我過去理解的程度,我願意買下 DVD 在於我相信還有很多英國人才能體會的章節段落是我目前無法吸收的,留著以後慢慢感受,另外我也打算買下原文小說,好好比較一下兩者的差距,不過這裡暫且都以電視版劇本為討論依據。
看完第六季,很多前幾季的混沌也漸漸清楚,3~5季眾多故事漸漸收斂,我對這部必然在歷史上留名的電視劇備感敬意,要談劇情相信網路上已經有非常的考證和敘述,我談一下我看完的心得。
小指頭 Baelish vs. 閹人 Varys
這兩個人都是沒有背景靠情報系統起家的,看歷史就知道情報系統雖然容易出兩面人甚至多面人,但是一定會有一個他最原始的老東家,
Ned Stark 死前問 Varys 你到底是效忠那一方的?
Varys 回答 : 效忠國家。
這顯然是場面話或說是屁話,瓦里斯(Varys )外號「八爪蜘蛛」曾經提到他自己在 Tageryen, Baratheon 家族掌權時就曾經在朝,Tageryen 家族的 "瘋王" 倒台之後,敵對色彩的 Robert Baratheon 上台完全未損他的地位,原因在於 Robert 衡量 Varys 情報帶給朝廷的得失仍給予正面分數,聰明的 Varys 就知道可以留任,年輕不成熟的 Joffery 登台之後幸好有個性老成的外祖父 Tywin Lannister 掌控大權,還有一個沉穩容易溝通的首相 "小惡魔" Tyrion Lannister 在朝,S4最後一集 Varys 和 James Lannister 協助 Tyrion逃亡,原本 Varys 自己不在逃亡之列,當他聽見鐘聲傳來代表真正的老大 Tywin 死亡,大權即將落入個性專斷容易情緒化的 Cersei Lannister 手裡!這時資深的 Varys 也只能跟著逃亡。
Varys 是個閹人,他無妻無子無封地,最大的樂趣就是用情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且他根據情報還力勸酗酒的 Tyrion 跟他一起投向前朝 Tageryan 家族,期間的對話不諱言他對前朝的感情,後來首都城裡發生的事也證明了 Varys 的逃亡是正確的選擇!
比較之下,戲中小指頭 "Little finger" Petyr Baelish 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 Varys!同樣以情報見長,他不像 Varys 無妻無子無封地,出身平民的 Baelish 卻有比 99% 貴族們更大的心願,看完《冰與火之歌》一到六季可以推知,就如他說的:「混亂不是深淵,混亂是階梯。」,他要的不是 Varys 所求的和平而是充滿機會的混亂。
他從 Arryn 家族發跡之後跟隨進京,最早他主要扮演 Lannister 家族的家臣及情報部長,在 King's Landing 城裡已經多次和掌管前朝情報 Varys 發生衝突了,他不吝於毒殺提拔恩人後再用假消息誘發他昔日迷戀的 Catelyn Stark 家族囚禁無辜的 Tyrion,後面 Joffery 國王砍下 Ned Stark 人頭的瘋狂決策更進一步符合他所預期的「混亂!混亂!混亂!」更導致北方 Stark 家族聯軍南下發動五王之戰,最後黑水溝之戰後,很多人可能忘了,Joffery 坐上鐵王座宣布第一個領賞者就是獲得無主赫倫堡 (Harrenhal) 為封地的 Petyr Baelish,接著他跟赫倫堡北邊的鷹巢城 Arryn 家族的老情人 Lysa Tully 聯姻,趁著戰爭,這樣不花一兵一卒就成為一方之霸了!達到目的後接著跟 Tyrell 家族合作毒殺有恩於他的 Joffery 國王,到了這裡為止看出 Baelish 的風格就是為達目的不計一切手段。
為了目的~可以犧牲昔日迷戀的兩個情人生命,
為了目的~可以回頭參與毒殺封侯給他的 Joffery 國王
他看到要繼續坐大的下一步就是跟北境結盟,北境不管是 Bolton 還是 Stark 家族稱雄,如果能順利結盟,他立刻成為整個維斯洛大陸 (Westeros) 東北方之霸了!我摘錄S6最後一集 Baelish 自己說過的一句話來說明他的願景
我夢到我坐在鐵王座上,妳 (Sansa) 坐在我身邊。。。。。。。
當時的背景是 Petyr Baelish 剛出兵協助 Stark 家族打敗 Bolton 家族,Baelish 慫恿 Sansa 以 Stark 家族血統的正確性在次日壓倒私生子 Jon Snow 取得北境之王頭銜,然而就像 Ned Stark 和許多北方人說過的一句話,要臣服北方人是靠你做了甚麼?而不是靠頭銜。次日 Jon Snow 被擁簇封王勢力達到高點,我預測在場觀察 Jon Snow 封王盛況而且已被 Sansa 逐漸看破的手腳的 Petyr Baelish 除了不能理解北方人的邏輯之外,客觀看來,他自己的勢力也達到第一季以來的最高點了。
務實的 Baelish 不可能回去跟四面樹敵崇尚 "Power is Power." 的 Cersei 合作,從東方攻過來 Daeneys Targaryen 大軍跟他沒甚麼淵源,最好的方法就是袖手旁觀。另外 Petyr Baelish 的算計一直停留在人事鬥爭層次,對於即將出現超乎城市裡民眾想像的白鬼大軍、野人部隊、噴火龍等,Baelish 完全沒有應對能力,接下來就等待第7季給我們的解答了。
我們從遠處看 Petyr Baelish 這樣的人,如果跟我們還不相干,或許我們還會八卦聊一下他的「豐功偉業」,但是這種人一旦出現在我們身邊的話?相信我,最好的方法就是盡量閃避。
影集裡出現的老明星
Bran Stark 尋找的三眼烏鴉老者,第一次看到時我記不清楚老者的臉,我能確定飾演老者的只是個三線演員,S6三眼烏鴉老者再次出現時,我定睛一看竟然是演過《第七封印》、《大法師》、《關鍵報告》的 87 歲瑞典男明星 Max Von Sydow (1929~)!
![]() |
Max von Sydow (Right) |
另一位戲份遠遠多於 Max Von Sydow 的老牌女明星是飾演 Tyrell 玫瑰家族老奶奶的 Diana Rigg (1938~),年輕時貌美豔麗身材姣好的 Diana Rigg 最為人知是曾經在某一集 007 裡擔綱演出一號女主角,可惜她演的是 007 系列裡算是相當失敗的《女王密使》,這一集 James Bond 由 Sean Connery 交給 George Lazenby (1939~) 因為評價不佳後來改由 Roger Moore (1927~2017) 接手。
Diana Rigg 還演過《艷陽下的謀殺案》(Evil Under The Sun) 等等,她在《冰與火之歌》裡飾演老練的家族經營者「荊棘女王」,孫女受她調教有方當上了皇后,可惜卻遭到迷信直接武力的女人 Cersei Lannister 的迫害,第 7 季「荊棘女王」的復仇將是熱門看點之一。
標籤:
007 Series,
HBO,
Nordic,
Roman Movie,
TV Series,
UK,
War Film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Louis Jourdan (1921~2015)
今年一月起中國把網路的圍牆築得更高更厚,在農曆年回台之前我有一段時間無法以穩定的速度翻牆到自己的 Blogger 網站,到了奧斯卡金像獎典禮時 In Memorial 系列名單時發現 Louis Jourdan 赫然在列,但是我卻無法上網貼文直到最近幾天。
Louis Jourdan 二戰之後的成名作是以前曾經介紹過的《淒艷斷腸花》(The Paradine Case),第二部作品是跟 Joan Fontaine (1917~2013) 合作演出的《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後來最有名的代表作應該是 1958 年的《金粉世界》(Gigi),這時他年僅 37 歲,就一個男星來看算是非常年輕。進入六十年代之後,Louis Jourdan 一直沒有獲得好的演出機會,到了晚年他給年輕一代最著名的演出反倒是成了 007 系列電影《八爪女》(Octopussy) 裡和 Roger Moore 對抗的大反派了。
標籤:
007 Series,
France,
Golden Age,
R.I.P.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Richard Kiel (1939~2014)
繼前幾天的「紅軍將軍」 Gottfried John 之後,又一個 007 James Bond 的對手「大鋼牙」辭世,身高 7'2" 可以在 NBA 打中鋒的 Richard Kiel 1970 年代末期在《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 Me)、《太空城》(Moonraker) 裡飾演 James Bond 的敵人 Jaws,以壓倒性的暴力讓飾演 James Bond 的 Roger Moore 顯露出無力感,我最記得的一幕是 Roger Moore 躲在重鎖的車廂裡,「大鋼牙」Jaws 竟然攻破車廂殺進來!!!
Youtube : Jaws vs. 007 on a train, James Bond vs. Jaws on tram fight.
「大鋼牙」Jaws 算是 007 影史上塑造得最成功的反派人物,1977 年《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 Me) 初試啼聲,壞得徹底卻深受觀眾喜歡,話題性超過男主角本身,因此聯美公司決定讓他在兩年後的《太空城》(Moonraker) 再次出現。
除了最為人知的「大鋼牙」之外,Richard Kiel 作品還有《六壯士續集》(Force 10 From Navarone)、《蒼白騎士》(Palm Rider)、《飆風戰警》(The Wild, Wild West) 、《高爾夫球也瘋狂》(Happy Gilmore),以及《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私底下 Richard Kiel 卻是個非常隨和的人,拍過不少公益廣告,我記得在 1980 年最紅的時期還曾經來台灣訪問。
他的 FB 登過這段話證明我的記憶應該沒錯
During an interview with the Merced Sun-Star, Kiel said playing Jaws in the James Bond movies led to many roles. "We made movies in Taiwan, Hong Kong, Yugoslavia, all over the world," he said. "I made commercials in Japan, France. It was good for the family. I took my wife and kids with me everywhere I went."
標籤:
007 Series,
Action,
Hong Kong,
John Barry,
R.I.P.,
Taiwan,
UK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Gottfried John (1942~2014)
1995 年在 007 系列電影《黃金眼》(Golden Eye) 裡飾演紅軍 Grigorovich Ourmov 將軍的 Gottfried John 因癌症去世年 72 歲,Gottfried John 不是大家所想像的蘇俄人,而是生於東普魯士地區的德國人,這部片裡他的外表和個性鮮明留給觀眾深刻的印象。
Gottfried John 60 年代就開始在德國電影裡演出,70 年代受到導演 Fassbindar 賞識在他多部作品裡飾演第 3, 4 號的配角,直到上述在《黃金眼》(Golden Eye) 裡的醒目演出之後,也開始跨足進入英語電影,例如 Russell Crowe 主演的《千驚萬險》(Proof of Life) ,甚至在中資拍攝的《拉貝日記》(John Rabe) 裡也插了一角。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John Barry (1933-2011)

標籤:
007 Series,
John Barry,
Oscar winner,
R.I.P.,
UK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John Barry collection

Silva Screen 這家公司用之前提過的 The City of Prague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演奏,在 2006 年起依照作曲家的軸發行 CD,像 Ennio Morricone 這種量少質精的作曲家大概不需要買精選集,但是 John Barry 在台知名的都是 70, 80 年代的作品,然而他本人在 1960 年代就完成了 40 幾部作品,順手一撿就有 Zulu, Born Free, The Lion in Winter, You only live twice. 等名曲,CD 可能買不到或不值得買單片,這時他的精選集就變成便宜又大碗的收藏甕。
不過這個系列的口味太輕,演奏起來像輕音樂,可以想見針對的客戶群是比較入門的愛好者,除了以上這些,當然也搬出了 John Barry 的幾首招牌曲,例如:Dances With Wolves, Somewhere in Time, Out of Africa。
標籤:
007 Series,
Collection,
Film Scores,
John Barry,
UK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Miss Moneypenny (1927~2007)

1948 年她先選擇到美國好萊塢發展,1948 年 William Holden 主演的《黑暗過去》(The Dark Past) 裡只排定第 6,如果是低成本的 B 級片才有機會當上女主角,演出六部電影後決定返回英國以及到義大利嘗試一下機會。
這個照片看似妖豔的英國女星身處於較保守的年代,大多以穿著保守打扮的秘書形象出現,她最為人熟知的角色就是多次飾演 007 James Bonds 的私人女秘書 Jane Moneypenny,也就是常常和 Sean Connery, Roger Moore 打情罵俏的那個熟女,片中常常被稱為 Miss Moneypenny。
Lois Maxwell 從 1962 年的第一集《七號情報員》(Dr. No) 開始被選上演 007 秘書一直到 1985 年的《雷霆殺機》(A View To Kill) 一共在 14 集 007 系列電影裡演 Miss Moneypenny 這個角色,從 35 歲演到 58 歲。

標籤:
007 Series,
R.I.P.,
UK
Casino Royale

就真的有點年代隔閡了,《皇家夜總會》是一部 1967 年由 Peter Seller, David Niven 主演,眾星雲集的英國偵探喜劇片,其他還有 Deborah Kerr, Woody Allen, William Holden, Orson Welles,劇中 David Niven 演的角色也叫 James Bonds,原因是當時在世的作者 Ian Fleming 將這一集的劇本另外賣給 CBS,才會出現鬧雙胞的現象,不過這部帶有嘲諷意味,順便挖苦一下當紅正統的 007 電影,作者 Burt Bacharach (1928~) 是美國著名的猶太裔作曲家,創作高峰期在 60, 70 年代以歌曲創作為主,涉及的工作圈也以電視影集為主,畢生所做的電影配樂不超過 10 部。
標籤:
007 Series,
1960s 音樂,
POP music,
UK
2006年10月20日 星期五
Moonraker

這部是前不久法雅客大拍賣時我用不到 200 元買到的稀貨,《太空城》(Moonraker) 是 1979 年 Roger Moore 演的 007 電影系列第 11 集,而如今已經拍到第 22 集,小時候就很喜歡跟著大人看 007 的電影,除了 007 主角 James Bond 之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和《太空城》裡面的 "大鋼牙" 這個讓我小時候害怕的角色....
"大鋼牙" 由身高 7 呎 2 吋 (218 公分) 的 Richard Kiel 飾演,他追殺 James Bond 時可以把槍、手銬、餐具甚至火車車皮全部啃下去,對當時年紀還小的我心靈是一大創傷,回家還會做惡夢,"大鋼牙" 這個反派在第 10 集的《海底城》大獲成功,製作單位食隨知味讓他在第 11 集裡再次出現,當時這兩部 007 在台灣大賣,國內還邀請他來訪問,他兩手把兩個女星舉起來時我才知道 -- 喔!原來那只是一場戲
除了片頭那段耳熟能詳的背景音樂之外,配樂從來不是劇情緊湊的 007 電影重頭戲,反而主題歌曲才是,像 All Time High, A View to A Kill, For Your Eyes Only, 都是上過 Billboard 的名曲,這片 Moonraker 也是,雖然由名師 John Barry 配樂但整片主打 Moonraker 這首 Shirley Bassey 主唱的歌曲以及相關的主題變奏曲,這樣的內容原價 500 以上我應該買不下手,幸運的是遇到大拍賣不到 200 元的價格倒是可以買下來紀念。

標籤:
007 Series,
1970s 音樂,
Action,
Film Scores,
John Barry,
UK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