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西部片的入門磚《紅河谷》1948



西部牛仔(Cowboy)到底是什麼?是一種職業?還是一個族群?還是一群社會邊緣份子?他們的收入靠什麼?明明就是騎馬的為什麼叫「牛」仔?

牛仔不是鋼鐵人之類的虛構人物,牛仔文化確實存在於 19~20 世紀的美國歷史裡,我們看過近百部的西部片之後,反而無法有系統的答出「牛仔是什麼?」這個問題,因為絕對多數的西部片內容談的都已經是這些牛仔生活的枝節了,不但難以拼湊更無法和歷史結合,要有系統的了解西部牛仔的根源的話,我推薦首先要看完《紅河谷》(Red River) 這部電影。

L:John Wayne, R:Montgomery Clift

《紅河谷》(Red River) 的故事非常單純,敘述1851年退休南軍軍官 John Wayne, 老友 Walter Brennen 加上 John Wayne 認養的孤兒 Montgomery Clift 三人以及一群僱用工人驅趕著大約 5000 頭的牛從德州尋找最適合的路線走到 1000 英里外的 Missouri 州去把牛群賣掉,John Wayne估計一天行程約10英里,單程趕牛群就需要 100天。這過程中除了考量牲畜牧草、水源、天候之後尋找最適當的路線之外,更必須攜械 24 小時提防印地安人以及無業遊民的打劫,除了可預見的威脅,敏感的牛群聽到打雷、其他牛群、金屬碰撞聲等就直覺成群狂奔,《紅河谷》片中一幕是一個醉漢深夜打翻了鋁容器導致牛群狂奔造成同儕以及牛隻遭踐踏死亡,除此之外趕牛過程還有迷路、水源不足等危機存在。

Red River 
跳出《紅河谷》的故事,先問一個大問題?John Wayne 為什麼要趕這批牛?

電影裡也沒有完整交代,但是《紅河谷》全片劇情就是對「西部牛仔(Cowboy)這一行到底是什麼?」作一個最好的解釋了。

16 世紀英國人和西班牙人都曾經帶著牛種到美國野放,到了 19 世紀中西部草原尤其德州北部儼然成了野放牛的天堂,不同來源的牛種在這裡雜交成為德州長角牛 (Texas Longhorn),來到德州的移民以及原住民只能馴化 / 飼養極少數的牛群,任由大多數牛群在草原上自生自滅,可想見德州成了牛隻嚴重過剩的市場。畢竟在那個沒有鐵路和冰箱的時代,牛肉這種食物無法快速運送更無法長久保存,只能現宰現殺才能就近享用牛肉。

1845 年西部 California 和 Colorado 爆發了淘金熱,幾個新興西部城市逐漸成型,位於美國中部的 Kansas City, Missouri 也隨著西進熱潮成為美國交通的中繼站,St Louis 也從此被定位成「開往西部的大門」,這些都市重要性無庸置疑卻無緣享受德州產的新鮮牛肉,Colorado, Missouri, Kansas 這幾州城市裡一頭牛價格可以喊到 40 美元,然而牛隻嚴重過剩的 Dallas 市場一頭只賣 3~5 美元。有人看出其中的商機,開始從牛隻過剩的德州 Dallas 附近以人工趕牛群通過草原、沙漠、河流到 Colorado, Missouri, Kansas 有鐵路的小城市裡就地出售賺取利差,不但免運費,牛群沿路更可以享用免費牧草增長體重,這個趕牛群的行業就是牛仔(Cowboy)的始祖。 經過艱苦寂寞而且充滿危險的長途跋涉,一但抵達目的地之後,這些牛仔立刻投入粗野的狂歡作樂中,酗酒、嫖妓、賭博、跳舞來鬆弛數月來緊張的神經。

以《紅河谷》為例,他們最後趕牛抵達密蘇里州聖路易(下圖 B2)附近一個有鐵路經過的小鎮,將牛以一頭 20 美元賣給當地的牛販,缺乏經驗的 Monygomery Clift 已經高興得合不攏嘴了。

19 世紀幾條主要長途趕牛的路線

到了 1865 年左右,美國大陸的變化影響了原本寧靜的德州草原,第一條橫貫美國東西岸的太平洋鐵路通車並沒有搶走牛仔的工作,反而讓牛隻的需求從前述 Colorado, Kansas, Missouri 幾州延伸到東西部沿海,趕牛周邊工作機會需求增加,同年,美國南北戰爭經過 5 年征戰後劃下句點,屬於南軍管轄德州爆發了嚴重的失業潮,許多退伍南軍加入牛仔這行業,他們趕牛到了 Colorado, Missouri, Kansas 的牛集,除了前述的酗酒、嫖妓、賭博、跳舞之外,潛伏危機是若遇到昔日北軍敵人化身的商人,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價格談不攏再經過酒精催化之後常常一言不合拔槍相向,今天北方後代主筆美國的文學有不少「講話慢吞吞,拔槍快如風。」德州牛仔的傳奇故事,也衍生了大多數西部片的主題。



回到《紅河谷》(Red River) 這部電影,導演 Howard Hawks 以最原始的牛仔生活「趕牛群」為主題,公開演出之後獲得了 John Ford, John Huston 等人公開讚賞,除了場面宏觀難以拍攝的趕牛場景之外,劇中主題的是向父權挑戰的觀念,被認養的 Montgomery Clift 在趕牛的過程中不服極度獨裁的 John Wayne 因此內部分家,年輕、民主、受下屬支持的 Montgomery Clift 將 John Wayne 逐出團隊,年紀大個性頑固的 John Wayne 發現竟然落得此下場後也不得不思考改變管理方法,最後同意將 Montgomery 提升為合夥人,在片中最關鍵的動作就是把牛隻烙印上的名字由一人曾為兩人。

這部片比較可惜的一點是未能趕上 1953 年的 CinemaScope 寬銀幕技術,只能以黑白影片加上傳統的 1.37:1 比例拍攝使得罕見的牛群狂奔、牛群渡河等氣勢都打了折扣,Dimitri Tiomkin 所作的氣勢一流配樂放在這部電影裡也稍有被悶住的感覺。






2 則留言:

irisnake 提到...

醉漢深夜打翻了鋁容器導致牛群狂奔<<片中是因一位偷糖吃的青年為偷糖而不小心打翻一連串的鍋盆而導致牛奔,不是醉漢喔

Miklos 提到...

妳看得真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