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年代美國的國家政策是:對火藥味濃厚的歐洲採取中立的態度,不介入太多的歐洲事務,但是對拍攝 Greta Garbo 電影的米高梅公司卻不能這麼想,歐洲市場一直是瑞典籍 Greta Garbo (1905~1990) 票房的重要來源,回想一下她的幾部重要電影《魔女瑪塔》(Mata Hari)、《茶花女》(Camille)、《安娜卡列妮娜》(Anne Karenina)、《瓊宮恨史》(Queen Christina)、《大飯店》(Grand Hotel) 無一不是以歐洲為背景。
個性獨來獨往的 Garbo 不喜歡好萊塢式的社交生活,她依舊以瑞典人自居,日常生活盡量說瑞典話,不入美國籍,沒戲拍時她喜歡回到瑞典鄉下居住,忘掉所有和電影有關的人事物。到了 1938 年這樣的生活模式漸漸出現了危機,這年傳出 33 歲一年半沒拍片的 Garbo 和剛剛離婚的指揮家 Leopold Stokowski 走得很近,這年 3 月 Greta Garbo 抵達義大利羅馬和 Stokowski 會合,剛好遇上了 Hitler 入侵奧地利,身處軸心國重鎮羅馬的 Stokowski 和 Garbo 兩人親眼目睹身邊義大利黑衫軍的狂熱場面,應該可以推估未來幾年歐洲即將出現的演變了。
片商 MGM 公司嗅覺更是敏銳,想趁著戰爭前從 33 歲的 Greta Garbo 身上搖出最後一袋鈔票,《俄宮艷使》(Ninotchka) 便是在這樣背景下提出的方案,這部片打的賣點是「呈現不一樣的葛麗泰嘉寶」,因此找了擅長喜劇的德裔導演 Ernst Lubitsch 掌鏡,Lubitsch 再找來 Billy Wilder 等三人寫出劉別謙式幽默劇本,有聲電影剛問世時,MGM 曾經以 Garbo Talks 做為賣點,1930 年代 Garbo 大多被塑造成形象冷艷的冰霜美人,現在 Ernst Lubitsch 則以片中將會出現 Garbo Laughs 做為賣點。
電影劇本敘述 1930 年代俄國農業歉收財政吃緊,派遣特使三人前往巴黎拍賣沙皇時期沒收的貴族首飾,消息卻走漏被住在巴黎的首飾主人 -- 沙皇時代的女貴族 Swana 知道了,她要求法國政府扣押這批首飾,Swana 的小男友 Leon 更用計招待三名俄國官員,喝得爛醉後發出錯誤訊息的電報,俄國知情後派遣黨性堅強的 Ninotchka (Greta Garbo) 前往巴黎接替任務和 Swana 打官司,Swana 身邊的男人 Leon 卻漸漸的迷戀上在巴黎笑話不斷的女共產黨員 Ninotchka,但是時間一到,Ninotchka 任務完成,還是必須返回莫斯科留下了遺憾 .......
直到有一天,前述三人再次被授權前往伊斯坦堡,他們用詭技讓黨再次派 Ninotchka 前來稽核,讓她離開莫斯科。
最後的結局有點八股,不過劇情從不是 Lubitsch, Wilder 的主賣點,類似舞台劇主角魅力,以及幽默的對白才是這些 19 世紀老歐洲貴族的強項。
這部電影在 1939 年 9 月拍攝完成,剛好遇上希特勒入侵波蘭,MGM 公司趕著在 10 月首演,搶時間賣掉歐洲各地的版權,丹麥、瑞典、荷蘭在 1940 年 3 月上映,故事發生地點巴黎趕在 1940 年 4 月上映,兩個月後德軍攻下巴黎,給戰爭前的嘉寶迷最後一次躲進戲院裡逃避一下殘酷的現實,MGM 公司順利的在歐洲淪陷前賺到最後一筆 Greta Garbo 電影財。
德軍入侵西歐也代表 Greta Garbo 無法再返回瑞典渡假了,數年後 1950 年,息影後的 Greta Garbo 入了美國籍,然後老死在紐約這個都市的某一棟摩天樓豪宅裡。
個性獨來獨往的 Garbo 不喜歡好萊塢式的社交生活,她依舊以瑞典人自居,日常生活盡量說瑞典話,不入美國籍,沒戲拍時她喜歡回到瑞典鄉下居住,忘掉所有和電影有關的人事物。到了 1938 年這樣的生活模式漸漸出現了危機,這年傳出 33 歲一年半沒拍片的 Garbo 和剛剛離婚的指揮家 Leopold Stokowski 走得很近,這年 3 月 Greta Garbo 抵達義大利羅馬和 Stokowski 會合,剛好遇上了 Hitler 入侵奧地利,身處軸心國重鎮羅馬的 Stokowski 和 Garbo 兩人親眼目睹身邊義大利黑衫軍的狂熱場面,應該可以推估未來幾年歐洲即將出現的演變了。
片商 MGM 公司嗅覺更是敏銳,想趁著戰爭前從 33 歲的 Greta Garbo 身上搖出最後一袋鈔票,《俄宮艷使》(Ninotchka) 便是在這樣背景下提出的方案,這部片打的賣點是「呈現不一樣的葛麗泰嘉寶」,因此找了擅長喜劇的德裔導演 Ernst Lubitsch 掌鏡,Lubitsch 再找來 Billy Wilder 等三人寫出劉別謙式幽默劇本,有聲電影剛問世時,MGM 曾經以 Garbo Talks 做為賣點,1930 年代 Garbo 大多被塑造成形象冷艷的冰霜美人,現在 Ernst Lubitsch 則以片中將會出現 Garbo Laughs 做為賣點。
電影劇本敘述 1930 年代俄國農業歉收財政吃緊,派遣特使三人前往巴黎拍賣沙皇時期沒收的貴族首飾,消息卻走漏被住在巴黎的首飾主人 -- 沙皇時代的女貴族 Swana 知道了,她要求法國政府扣押這批首飾,Swana 的小男友 Leon 更用計招待三名俄國官員,喝得爛醉後發出錯誤訊息的電報,俄國知情後派遣黨性堅強的 Ninotchka (Greta Garbo) 前往巴黎接替任務和 Swana 打官司,Swana 身邊的男人 Leon 卻漸漸的迷戀上在巴黎笑話不斷的女共產黨員 Ninotchka,但是時間一到,Ninotchka 任務完成,還是必須返回莫斯科留下了遺憾 .......
直到有一天,前述三人再次被授權前往伊斯坦堡,他們用詭技讓黨再次派 Ninotchka 前來稽核,讓她離開莫斯科。
最後的結局有點八股,不過劇情從不是 Lubitsch, Wilder 的主賣點,類似舞台劇主角魅力,以及幽默的對白才是這些 19 世紀老歐洲貴族的強項。
這部電影在 1939 年 9 月拍攝完成,剛好遇上希特勒入侵波蘭,MGM 公司趕著在 10 月首演,搶時間賣掉歐洲各地的版權,丹麥、瑞典、荷蘭在 1940 年 3 月上映,故事發生地點巴黎趕在 1940 年 4 月上映,兩個月後德軍攻下巴黎,給戰爭前的嘉寶迷最後一次躲進戲院裡逃避一下殘酷的現實,MGM 公司順利的在歐洲淪陷前賺到最後一筆 Greta Garbo 電影財。
德軍入侵西歐也代表 Greta Garbo 無法再返回瑞典渡假了,數年後 1950 年,息影後的 Greta Garbo 入了美國籍,然後老死在紐約這個都市的某一棟摩天樓豪宅裡。
3 則留言:
這種背景誕生的Ninotchka卻成了1939年不朽名作
嘉寶之後好像還拍過一部
喬治庫克的Two-Faced Woman
大概在美票房不太好?(戰間海外市場又絕緣)
嘆!戰爭帶走了嘉寶
(但戰間有趣的美國片少了很多,銀幕上陳腔濫調的愛國愛家主義,幸好嘉寶沒有身染)
想起1954年奧斯卡
前米高梅巨星茱蒂嘉蘭入圍影后(星海浮沉錄)
結果被粗暴地從首映開始被打壓
奧斯卡不給面子也頒給葛麗絲凱莉
當年的榮譽獎就是給嘉寶
兩位替米高梅賺一堆錢又拓展市場的巨星
最後連奧斯卡這種業界榮耀都沒得過
諷刺的是,葛麗絲凱莉得獎後也沒繼續發展,隔年就嫁人了。
無論怎麼強求,上述的三位都早早離開影壇
Greta Garbo 被定位為偶像派, 年齡, 歐洲市場加上她自己也不戀棧, 三個因素讓她在 1941 年就息影
我在想 .... 就因為她收得這麼漂亮, 使得她盛名至今不衰, 這是一種福氣, 如果像 Vivien Leigh 那樣晚節不保, 或像 Bette Davis 演到變老太婆, Greta Garbo 這個名字在影迷心目中就不會這麼神秘, 這麼美
1948 年美國國務院鼓勵派拉蒙公司在歐洲重新發行《俄宮艷使》以催出反共選票
另一方面要求 John Ford 不要在法國發行《怒火之花》因為該片敘述大蕭條時期的美國, 讓戰後歐洲人對美國有不利看法,怕會被法國共產黨拿去做文章
可見美國政府也是把電影當作文化武器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