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邊緣之戀》 (Stromboli) 是一部 1950年拍攝的義大利電影,演員組合相當奇怪,女主角是每次票選什麼影史幾大偉大女星,永遠不會缺席的皇后級人物 Ingrid Bergman(中譯:英格麗褒曼),男主角卻是比 Bergman 小十歲,從未演過電影的 26 歲義大利青年 Mario Vitale。
1940年代 Ingrid Bergman 才在美國好萊塢演過《化身博士》、《北非諜影》、《戰地鐘聲》、《煤氣燈下》、《意亂情迷》、《美人計》等名片,搭檔的男主角儘是 Humphrey Bogart, Gary Cooper, Charles Boyer, Gregory Peck, Cary Grant 等第一線的天王級明星。奇怪的是到了1950年,她怎麼改操著流利的拉丁話在義大利演出這樣低製作成本的電影?
Ingrid Bergman (1915~1982) 的父親瑞典人,母親是德國人,1939 年也就是知名大製作家 David Selznick 專注於拍攝《亂世佳人》那一年,精明的猶太佬 Selznick 已在 1935 年另外成立獨立製作公司 Selznick International Picture 物色人才,除了在 1938 年底發掘 Vivien Leigh 之外,Selznick 的慧眼也看上了 Ingrid Bergman 以及來自英國的導演 Alfred Hitchcock,來自北歐的 Bergman 輪廓高大健康身高達 173 公分,不適合演《亂世佳人》裡 Scarlett 這樣的角色,Selznick 要塑造她成為類似米高梅公司的瑞典前輩 Greta Garbo (1905~1990)那樣冷豔女星形象。1942年 Ingrid Bergman 演出《北非諜影》,在二戰期間具有激勵士氣的功能大獲成功,接下來 5~6 年間,能讓天后級的 Ingrid 演出的片一定有以下要素:名導、知名男明星、大製作。
1949 年她在紐約看過《羅馬不設防城市》之後,主動表示景仰義大利導演 Roberto Rossellini 的大名,表示願意演出 Rossellini 導演的影片,現在想起來沒什麼,在當時的背景這可是件大事,之前在《大幻影》時提過,歐洲電影業人才因二次大戰而嚴重流失,以義大利為例,它從戰前電影產量僅次於美國的大國變成國營電影公司都無力支撐的窮國,加上民間生活疾苦,Vittorio De Sica (1902~1974), Roberto Rossellini (1906~1977), Federico Fellini (1920~1993), Luchino Visconti (1906~1976), Michelangelo Antonioni (1912~2007) 等年輕導演只好用最低的成本和戰後社會底層為題材拍起所謂「義大利新現實主義」(Italian neo-realism) 電影,這種電影無力雇用明星,大膽啟用業餘演員,以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故事為主題卻能深深打動人心,例如《大路》、《大地在波動》、《單車失竊記》、《浪蕩子》、《羅馬不設防城市》等等。
話題回到 Ingrid Bergman,1950 年她到義大利去演出「新現實主義」電影,第一部就是《火山邊緣之戀》(Stromboli),拍完之後,原本會講四種語言的 Bergman 學會了第五種語言 - 義大利文,然後就拋夫棄子改嫁給 Rossellini 留在義大利,請注意《北非諜影》、《聖女貞德》的女主角戰後竟然投向德義軸心國,讓自負的美國電影業瞠口結目,還引來美國國會的正式譴責。接下來她待在義大利演出多部 Roberto Rossellini 導演的電影,直到 1957 年兩人離婚,Ingrid Bergman 才重新又回到好萊塢演出英文電影《真假公主》。
看過英格麗褒曼的故事,再來看《火山邊緣之戀》(Stromboli) 別有一番感受,這部片 Ingrid Bergman 飾演立陶宛出生的 Karin 二戰期間喪夫後逃難到義大利的難民營裡,戰後申請移民阿根廷卻遭到駁回,為了避免遭遣返只好下嫁難民營的年輕義大利守衛 Antonio,原因是聽說 Antonio 在某某島上有個「漂亮的家」。
Antonio 帶著她回老家 – 全義大利最貧困的地方,西西里島北邊的小火山島 Stromboli,Karin 到了 Stromboli 發現這是一個農作物無法生長的熔岩島,男人只能用全島僅剩的四艘漁船捕魚維生,島上盡是村民遷走留下的空房,金髮高大的「外籍新娘」Karin 和黑髮、鄉愿、矮小的當地女人對照起來,加上妒忌以及文化差異,她成了全村閒言閒語的箭靶,除了無聊、貧困、謠言還得忍受保守的民風以及殘酷的生活環境,她只用盆栽、繪畫、房間佈置來化解用之不盡的時間。
直到有一天被丈夫毆打後發覺自己懷孕了,接著首次目睹火山爆發「天上掉石頭」的慘況,為了孩子的成長她決心要逃離這裡,她沒有乘船往海上逃離的能力,聽說火山島對面有個城市 Ginostra 再想辦法離開她痛恨的 Stromboli,然而這趟行程長度和困難度都遠遠超過 Karin 所估計,最後一幕她逃到四面不見人煙寸草不生的山裡,已丟棄所有行李仍看不到火山盡頭時,她只能哭泣祈求奇蹟出現,這一幕讓人不得不聯想到現實生活裡 Ingrid Bergman 也剛剛做了重大的人生選擇。
電影最後沒有給答案,但是可以感受到一個戰後女性的命運何其不幸,她小時候一定沒想到如此命運,被丟到這樣苦悶的環境,或許就是當時剛轉換環境 Ingrid Bergman 的寫照,這或許也在告誡我們「不可以歧視外籍新娘」。
Ingrid Bergman 也是少數來過台灣的大明星,1958 年她曾經為了拍以修女 Gladys Aylward 傳記為主題的《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來過台灣,想要洽談在台灣出外景的事項,不過國民黨看過劇本後拒絕協助拍攝!這部片只好改到英國出外景,這部片也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的禁片。不過 Ingrid Bergman 1958 年在當時貧窮的台灣成立育幼院,也就是今天稍有名氣的伯大尼育幼院。
1940年代 Ingrid Bergman 才在美國好萊塢演過《化身博士》、《北非諜影》、《戰地鐘聲》、《煤氣燈下》、《意亂情迷》、《美人計》等名片,搭檔的男主角儘是 Humphrey Bogart, Gary Cooper, Charles Boyer, Gregory Peck, Cary Grant 等第一線的天王級明星。奇怪的是到了1950年,她怎麼改操著流利的拉丁話在義大利演出這樣低製作成本的電影?
Ingrid Bergman (1915~1982) 的父親瑞典人,母親是德國人,1939 年也就是知名大製作家 David Selznick 專注於拍攝《亂世佳人》那一年,精明的猶太佬 Selznick 已在 1935 年另外成立獨立製作公司 Selznick International Picture 物色人才,除了在 1938 年底發掘 Vivien Leigh 之外,Selznick 的慧眼也看上了 Ingrid Bergman 以及來自英國的導演 Alfred Hitchcock,來自北歐的 Bergman 輪廓高大健康身高達 173 公分,不適合演《亂世佳人》裡 Scarlett 這樣的角色,Selznick 要塑造她成為類似米高梅公司的瑞典前輩 Greta Garbo (1905~1990)那樣冷豔女星形象。1942年 Ingrid Bergman 演出《北非諜影》,在二戰期間具有激勵士氣的功能大獲成功,接下來 5~6 年間,能讓天后級的 Ingrid 演出的片一定有以下要素:名導、知名男明星、大製作。
1949 年她在紐約看過《羅馬不設防城市》之後,主動表示景仰義大利導演 Roberto Rossellini 的大名,表示願意演出 Rossellini 導演的影片,現在想起來沒什麼,在當時的背景這可是件大事,之前在《大幻影》時提過,歐洲電影業人才因二次大戰而嚴重流失,以義大利為例,它從戰前電影產量僅次於美國的大國變成國營電影公司都無力支撐的窮國,加上民間生活疾苦,Vittorio De Sica (1902~1974), Roberto Rossellini (1906~1977), Federico Fellini (1920~1993), Luchino Visconti (1906~1976), Michelangelo Antonioni (1912~2007) 等年輕導演只好用最低的成本和戰後社會底層為題材拍起所謂「義大利新現實主義」(Italian neo-realism) 電影,這種電影無力雇用明星,大膽啟用業餘演員,以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故事為主題卻能深深打動人心,例如《大路》、《大地在波動》、《單車失竊記》、《浪蕩子》、《羅馬不設防城市》等等。
話題回到 Ingrid Bergman,1950 年她到義大利去演出「新現實主義」電影,第一部就是《火山邊緣之戀》(Stromboli),拍完之後,原本會講四種語言的 Bergman 學會了第五種語言 - 義大利文,然後就拋夫棄子改嫁給 Rossellini 留在義大利,請注意《北非諜影》、《聖女貞德》的女主角戰後竟然投向德義軸心國,讓自負的美國電影業瞠口結目,還引來美國國會的正式譴責。接下來她待在義大利演出多部 Roberto Rossellini 導演的電影,直到 1957 年兩人離婚,Ingrid Bergman 才重新又回到好萊塢演出英文電影《真假公主》。
看過英格麗褒曼的故事,再來看《火山邊緣之戀》(Stromboli) 別有一番感受,這部片 Ingrid Bergman 飾演立陶宛出生的 Karin 二戰期間喪夫後逃難到義大利的難民營裡,戰後申請移民阿根廷卻遭到駁回,為了避免遭遣返只好下嫁難民營的年輕義大利守衛 Antonio,原因是聽說 Antonio 在某某島上有個「漂亮的家」。
Antonio 帶著她回老家 – 全義大利最貧困的地方,西西里島北邊的小火山島 Stromboli,Karin 到了 Stromboli 發現這是一個農作物無法生長的熔岩島,男人只能用全島僅剩的四艘漁船捕魚維生,島上盡是村民遷走留下的空房,金髮高大的「外籍新娘」Karin 和黑髮、鄉愿、矮小的當地女人對照起來,加上妒忌以及文化差異,她成了全村閒言閒語的箭靶,除了無聊、貧困、謠言還得忍受保守的民風以及殘酷的生活環境,她只用盆栽、繪畫、房間佈置來化解用之不盡的時間。
直到有一天被丈夫毆打後發覺自己懷孕了,接著首次目睹火山爆發「天上掉石頭」的慘況,為了孩子的成長她決心要逃離這裡,她沒有乘船往海上逃離的能力,聽說火山島對面有個城市 Ginostra 再想辦法離開她痛恨的 Stromboli,然而這趟行程長度和困難度都遠遠超過 Karin 所估計,最後一幕她逃到四面不見人煙寸草不生的山裡,已丟棄所有行李仍看不到火山盡頭時,她只能哭泣祈求奇蹟出現,這一幕讓人不得不聯想到現實生活裡 Ingrid Bergman 也剛剛做了重大的人生選擇。
電影最後沒有給答案,但是可以感受到一個戰後女性的命運何其不幸,她小時候一定沒想到如此命運,被丟到這樣苦悶的環境,或許就是當時剛轉換環境 Ingrid Bergman 的寫照,這或許也在告誡我們「不可以歧視外籍新娘」。
Ingrid Bergman 也是少數來過台灣的大明星,1958 年她曾經為了拍以修女 Gladys Aylward 傳記為主題的《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來過台灣,想要洽談在台灣出外景的事項,不過國民黨看過劇本後拒絕協助拍攝!這部片只好改到英國出外景,這部片也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的禁片。不過 Ingrid Bergman 1958 年在當時貧窮的台灣成立育幼院,也就是今天稍有名氣的伯大尼育幼院。
1 則留言:
Stromboni 火山簡介
台灣觀光客拍的 Stromboni 火山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