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Miklos Rozsa 的故事以及 Ben Hur

賓漢》(Ben-Hur) 曾是史上得最多座金像獎的電影,看到圖或許你會問:為何這張 CD 是長方形的?答案是這是兩張 CD 的包裝,一上一下,硬紙盒包裝 ,向 Amazon 郵購的,保證每一分錢都值回票價!......

《賓漢》(Ben Hur) 本身就是一部影史上的不朽鉅作,敘述羅馬帝國時期,境內猶太人賓漢因為和羅馬來的地方官 ~ 同時也是他小時候的玩伴 - Messala 有芥蒂,在某次意外事件遭有意陷害後,Ben-Hur 被貶為在羅馬戰船上的奴隸,某次海戰時全船沉沒,Ben-Hur 救起了原先就對他有好感的戰船司令官,並且被剛喪子的司令官收為義子獲得羅馬公民資格,從此也扭轉了賓漢的命運!熟悉馬匹習性的賓漢有機會進軍羅馬競技場參加大賽,而他最強勁的對手就是昔日陷害他的 Messala,最後賓漢在場上打敗了 Messala,卻讓他仇恨的情結更為加深 .....

Miklos Rozsa (1907 ~ 1995) 出身奧匈帝國大地主家族,從小就在極其奢華且具文化氣息的環境下長大,5 歲就會演奏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而被被視為音樂小神童,因此他接受正統古典音樂的訓練,師從 Bartok, Kodaly 等人,和 Fritz Reiner, George Szell, Gerog Solti 等名指揮家算是同鄉且背景相似,後來另一個共同點是二戰時都流亡到西方國家。

1925 年猶太裔的 Rozsa 18 歲前往德國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化學,但是 Hermann Grabner 遊說 Rozsa 的父親表示他的天賦適合全職攻讀音樂,天賦過人的 Rozsa 1929 年獲得學位後才確定走向音樂創作的路線,這時他的創作重心仍以小提琴的協奏曲和奏鳴曲為主,1931 年他畢業後感覺德國反猶太勢力高漲,因此改前往巴黎發展,在巴黎他認識了 Richard Strauss 和 Ernst Donanyi 非常賞識他的作品,讓 Rozsa 對自己的小提琴作品更有信心。

但是 1934 年一件偶發事件卻影響他後半生的方向,當時歐洲電影剛有聲化沒多久,法國導演 Jacques Feyder 請他為電影 Knight without Armour 配樂,剛開始 Rozsa 意願不高,只把它當作副業,有個趣聞是 Rozsa 迷上了這部片女主角 Marlene Dietrich (中譯:瑪琳黛德麗,一個傳聞 60 歲時稍為化妝一下還能演 30 歲角色的美女) 才決定投入此工作,不過後來這部片票房大獲成功,加上歐陸納粹勢力高漲,Rozsa 將工作重心轉往倫敦加入了 London Film Production。

到了 1940 年二次大戰爆發,London Film Production 老闆 Alexander Korda 決定將公司搬到美國西岸的 Hollywood,身為猶太人的 Rozsa 只能選擇一起前往美國,到了完全陌生的美國,使得 Rozsa 後半生投入原先只拿來當副業的電影配樂工作。

Rozsa 前往美國之後重心轉向電影配樂工作,他深厚的音樂基礎揮灑起來綽綽有餘,1944 年他為一部投資不大的偵探電影《雙重保險》(Double Indemnity) 配樂時,這部片的製作 Billy Wilder 等人驚呼 "這根本不是該在這裡出現的音樂,這應該在 Carnegie Hall 演奏的!" ,1947 年 Rozsa 約滿後馬上被經費最充足擅長拍大場面電影的米高梅 (MGM) 公司挖角。

Rozsa 遇到米高梅公司有如千里馬遇到伯樂,他最著名的幾部作品都出現在接下來和米高梅 12 年的合約時期裡,例如:《賓漢》(Ben-Hur),《暴君焚城錄》(Quo Vadis),《劫後英雄傳》(Ivanhoe),《凱撒傳》(Julius Caesar),《梵谷傳》(Lust for Life)。

對於《賓漢》 (Ben-Hur) 這部片,出身匈牙利地區的猶太人 Rozsa 投入歷史研究,考察 2000 年前羅馬帝國時期的樂器,加上他本身豐富的古典音樂基礎訓練才寫出這兩部作品,這兩片後來也都被以錄音導向的 TAS 雜誌選為天碟。

真正 TAS 版本是由 Miklos Rozsa 指揮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10年前就聽說很難找到 (後記 : 2008 年我在日本買到了),我買的這片是由 Miklos Rosza 親自指揮 MGM Symphony Orchetra 的版本,我覺得錄音不如 Classic Film Scores 系列,優點是兩片裝 146 分鐘,而且附贈一份 50 頁,內含數百楨照片的劇情說明及拍攝過程簡介。

我在想 Miklos Rozsa 如果聽到 Hans Zimmer 寫的 Gladiator 豈不氣得當場昏厥 ,雖然我也很喜歡 Gladiator。相較於 Hans Zimmer 在 Gladiator 使用的重金屬口味,1959 年 Ben-Hur 偏重使用管樂器及打擊樂器,配合劇情營造出華麗聲勢排場,在全球影迷的印象裡 Miklos Rozsa 的音樂早已成為羅馬古裝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Overture - Ben Hur

後記:到了 2013 年這片 CD 竟然被放上 Youtube 給一般人欣賞了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Marlene Dietrich演唱的Lili Marleen,我收集了二張,都是在曼谷工作時,
在市中心的Silom Square購物中心的唱片櫃找到的,那是十年前的事.

花了二十年追逐Lili Marleen的故事,也曾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
[演唱瑪麗之歌的名女人],做為這段人生的休止符.

匿名 提到...

Marlene Dietrich 去世於 1992 年,那一天的報紙我至今還有印象,因為她還有一個有名的事蹟(從美國的角度看),那就是 .....

她本人是德裔,在二次大戰年間卻支持盟軍這邊,甚至幫盟軍拍宣傳片 ...

匿名 提到...

我花費二十年追蹤Lili Marleen的故事,對Marlene Dietrich瞭如指掌.

blog.roodo.com/huskie的blog,收錄了去年我發表在中時人間副刊的一篇
[演唱瑪麗之歌的名女人].
請看剪報(37)的最後一篇就是.
或者在網路搜尋這篇文章也可以找到.

或者請參考本人專輯www.tangben.com/COFFE.htm

匿名 提到...

這兩篇文章我都仔細看了,也知道 Herman 兄算是前輩了

Marlene Dietrich 對我 30 幾歲這輩而言算是 "書上的人物" 了
非常感謝 Herman 兄賜教

匿名 提到...

其實任何一個在歷史上留名的人都是書上的人物,
如果要以此為界限,反而會阻礙了自己的視野,
作為研究者在這個時候要沒有時間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