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賓漢》(Ben Hur) 本身就是一部影史上的不朽鉅作,敘述羅馬帝國時期,境內猶太人賓漢因為和羅馬來的地方官 ~ 同時也是他小時候的玩伴 - Messala 有芥蒂,在某次意外事件遭有意陷害後,Ben-Hur 被貶為在羅馬戰船上的奴隸,某次海戰時全船沉沒,Ben-Hur 救起了原先就對他有好感的戰船司令官,並且被剛喪子的司令官收為義子獲得羅馬公民資格,從此也扭轉了賓漢的命運!熟悉馬匹習性的賓漢有機會進軍羅馬競技場參加大賽,而他最強勁的對手就是昔日陷害他的 Messala,最後賓漢在場上打敗了 Messala,卻讓他仇恨的情結更為加深 .....
Miklos Rozsa (1907 ~ 1995) 出身奧匈帝國大地主家族,從小就在極其奢華且具文化氣息的環境下長大,5 歲就會演奏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而被被視為音樂小神童,因此他接受正統古典音樂的訓練,師從 Bartok, Kodaly 等人,和 Fritz Reiner, George Szell, Gerog Solti 等名指揮家算是同鄉且背景相似,後來另一個共同點是二戰時都流亡到西方國家。
1925 年猶太裔的 Rozsa 18 歲前往德國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化學,但是 Hermann Grabner 遊說 Rozsa 的父親表示他的天賦適合全職攻讀音樂,天賦過人的 Rozsa 1929 年獲得學位後才確定走向音樂創作的路線,這時他的創作重心仍以小提琴的協奏曲和奏鳴曲為主,1931 年他畢業後感覺德國反猶太勢力高漲,因此改前往巴黎發展,在巴黎他認識了 Richard Strauss 和 Ernst Donanyi 非常賞識他的作品,讓 Rozsa 對自己的小提琴作品更有信心。
但是 1934 年一件偶發事件卻影響他後半生的方向,當時歐洲電影剛有聲化沒多久,法國導演 Jacques Feyder 請他為電影 Knight without Armour 配樂,剛開始 Rozsa 意願不高,只把它當作副業,有個趣聞是 Rozsa 迷上了這部片女主角 Marlene Dietrich (中譯:瑪琳黛德麗,一個傳聞 60 歲時稍為化妝一下還能演 30 歲角色的美女) 才決定投入此工作,不過後來這部片票房大獲成功,加上歐陸納粹勢力高漲,Rozsa 將工作重心轉往倫敦加入了 London Film Production。

Rozsa 前往美國之後重心轉向電影配樂工作,他深厚的音樂基礎揮灑起來綽綽有餘,1944 年他為一部投資不大的偵探電影《雙重保險》(Double Indemnity) 配樂時,這部片的製作 Billy Wilder 等人驚呼 "這根本不是該在這裡出現的音樂,這應該在 Carnegie Hall 演奏的!" ,1947 年 Rozsa 約滿後馬上被經費最充足擅長拍大場面電影的米高梅 (MGM) 公司挖角。
Rozsa 遇到米高梅公司有如千里馬遇到伯樂,他最著名的幾部作品都出現在接下來和米高梅 12 年的合約時期裡,例如:《賓漢》(Ben-Hur),《暴君焚城錄》(Quo Vadis),《劫後英雄傳》(Ivanhoe),《凱撒傳》(Julius Caesar),《梵谷傳》(Lust for Life)。
對於《賓漢》 (Ben-Hur) 這部片,出身匈牙利地區的猶太人 Rozsa 投入歷史研究,考察 2000 年前羅馬帝國時期的樂器,加上他本身豐富的古典音樂基礎訓練才寫出這兩部作品,這兩片後來也都被以錄音導向的 TAS 雜誌選為天碟。

我在想 Miklos Rozsa 如果聽到 Hans Zimmer 寫的 Gladiator 豈不氣得當場昏厥 ,雖然我也很喜歡 Gladiator。相較於 Hans Zimmer 在 Gladiator 使用的重金屬口味,1959 年 Ben-Hur 偏重使用管樂器及打擊樂器,配合劇情營造出華麗聲勢排場,在全球影迷的印象裡 Miklos Rozsa 的音樂早已成為羅馬古裝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Overture - Ben Hur
後記:到了 2013 年這片 CD 竟然被放上 Youtube 給一般人欣賞了
5 則留言:
Marlene Dietrich演唱的Lili Marleen,我收集了二張,都是在曼谷工作時,
在市中心的Silom Square購物中心的唱片櫃找到的,那是十年前的事.
花了二十年追逐Lili Marleen的故事,也曾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
[演唱瑪麗之歌的名女人],做為這段人生的休止符.
Marlene Dietrich 去世於 1992 年,那一天的報紙我至今還有印象,因為她還有一個有名的事蹟(從美國的角度看),那就是 .....
她本人是德裔,在二次大戰年間卻支持盟軍這邊,甚至幫盟軍拍宣傳片 ...
我花費二十年追蹤Lili Marleen的故事,對Marlene Dietrich瞭如指掌.
blog.roodo.com/huskie的blog,收錄了去年我發表在中時人間副刊的一篇
[演唱瑪麗之歌的名女人].
請看剪報(37)的最後一篇就是.
或者在網路搜尋這篇文章也可以找到.
或者請參考本人專輯www.tangben.com/COFFE.htm
這兩篇文章我都仔細看了,也知道 Herman 兄算是前輩了
Marlene Dietrich 對我 30 幾歲這輩而言算是 "書上的人物" 了
非常感謝 Herman 兄賜教
其實任何一個在歷史上留名的人都是書上的人物,
如果要以此為界限,反而會阻礙了自己的視野,
作為研究者在這個時候要沒有時間的束縛.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