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我喜歡的泰國玩具

我很喜歡一種奇怪的玩具,在泰國,每一個玩具由數十到數千萬枚不起眼的五金零件拼湊而成,零件包括螺絲, 輪軸, 鐵管, 鐵護片, 以及最單純的鐵條,最主要的拼湊組合成品是機器人和車輛類。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這部電影大約是 1984 年左右的名片,風格類似《教父》,敘述 1930 年代紐約猶太黑幫的故事,不同的是教父談的是黑幫最頂端領導人的故事,《四海兄弟》則是最底端不知天高地厚小囉囉的故事,Ennio Morricone 運用女低音和排笛將配樂風格成功的表現出社會底層陰暗且潮溼的味道。

唯一的例外是每當那位艷驚全場的美女 Deborah 出現時,就配上和陰暗曲風完全不同的義大利名謠 Amapola (罌粟花, 在數次三大男高音演唱會中都是必唱的名曲) ,至今回想起近 20 年前第一次聽到 Amapola 時,心裡想 "怎麼有這麼美的音樂 ?"到了 1990 年義大利三大男高音同台演出時,才知道 Amapola 原來是一首義大利民謠。

關於這部電影,我另外還有文章說明

如果要選 Ennio Morricone 的五大名作,我會把這張排進名單中,其他四張是 Cinema Paradiso,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The Mission,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巧克力的滋味

法國 Valrhona 巧克力
香港半島酒店巧克力

人長大味覺似乎有點變化,記得小時候巴不得把巧克力當飯吃,最近大概有 N 年沒吃過巧克力了,如果有機會拿到巧克力一定拿去討好我的一對外甥姐弟,直到最近受了這篇文章的「煽惑」,加上得到一堆免成本的新光三越禮券,上週忍不住去 A4 館買了(或許應該說「換」了) 香港半島酒店巧克力和法國 Valrhona 巧克力來親嚐一下。

如何形容巧克力的滋味,我這種人支支吾吾說不出行家話,但是這幾天卻不自覺的連想到一個大陸酒店小姐告訴我的故事 ....

她的父親是工人階級,在對岸 70 年代算是人人稱羨的行業,她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大她 7 歲,一個大她 5 歲,她算是不小心超生的,因此她出生時中年得女的老爸興奮得兩天兩夜睡不著覺,同事邀他慶祝 ~~ 喝了一整天的白酒,同事全醉了,她老爸還是處於興奮狀態 .... 。因此她從小除了家中六老 (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溺愛之外,還有兩個哥哥不計任何成本「拋頭顱,灑熱血」為她幹架,好多次她這個小太妹惹了禍卻裝無辜狀,哥哥被誤會了,抿著嘴挨打,也不把她的名字供出來,嗯...兄妹之情難以用筆墨形容。

她們家住在黑龍江省佳木斯附近的國企裡,當她 8 歲時 1986 年,父親去 300 公里外的哈爾濱出差,順便帶她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這也是她第一次嚐到巧克力的滋味,她一直以為巧克力就是西方人的棒棒糖只能舔不能咬,她在回家的火車上每幾個小時就拿出來舔一口,花十分鐘慢慢的吞嚥口水,然後「關上小門,套上小布套,大同寶寶擺好 .....」

回家之後,那兩個為她兩肋插刀 8 年的哥哥(我算了一下:一個 15 歲一個 13 歲),竟然還對她手上那支舔了 800 公里的巧克力動了邪念,兩人聯手設下圈套把她的手上的巧克力騙走了.....

怎麼騙走的?她忘記了,她說只記得嚎啕大哭了好多天 ....

這是我「聽」過最好吃的巧克力。

Rodrigo in Aranjuez


原籍西班牙的 Joaquín Rodrigo (1901~1999) 年幼三歲時就因傳染病不幸失明,他負笈法國學習音樂,主攻鋼琴,1930 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他卻堅持回國任教,1939 年西班牙內戰稍微平息,卻是二次大戰爆發的前夕,德國已順利入侵奧地利,捷克,悲觀的氣氛佈滿整個歐洲,西班牙雖已宣告為中立國,全國上下仍難脫整個歐洲不安情緒的感染,Rodrigo 帶著新婚不久的老婆 Victoria Kamhi (1905~1997) 到地中海沿岸的皇室渡假勝地 Aranjuez 渡假,出發前 Victoria 卻不慎流產,Joaquín Rodrigo 的心情由期待喜悅轉為憂鬱。 

Aranjuez 是西班牙皇室於 16 世紀興建的豪華行宮,眼盲且情緒低落的 Rodrigo 聞到略帶鹹味的海風,手撫著受海風灰化的石磚,突然 ..... 他腦海裡浮現了幾個曲調淒涼的音符,但是他確定這幾個音符卻無法用他自己專長的鋼琴表達,他想到最適合的樂器是從未被當作協奏曲獨奏樂器的吉他,1940 年他寫了這首以吉他主奏的管弦樂協奏曲 Concerto De Aranjuez,中文譯為「阿蘭輝茲協奏曲」,1940 年由 Regino Sainz de la Maza (1896~1981) 首演之後成為 Rodrogo - Guitar - Spain 三者的代表音樂,尤其第二樂章的慢板更堪稱全曲的代表,應該就是 Rodrigo 在 Aranjuez 海邊腦海裡浮現的那幾個音符吧。。。。



西班牙另一位吉他大師 Narciso Yepes (1927~1997) 用他專用的十弦吉他彈奏 Concerto De Aranjuez 第二樂章,。

參考版本:BBC Proms 2005 John Williams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Deborah Kerr (1921~2007)

又一位老牌巨星殞落,演過《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 等名片的英國女星 Deborah Kerr 以 86 歲高齡逝世,上圖是她在《亂世忠魂》裡和 Burt Lancaster 演出的劇照,成為影史的經典畫面之一,不過就多數女影迷而言,對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是《金玉盟》裡趕著去帝國大廈赴約卻發生車禍的那一場戲。雖然《金玉盟》是 1957 年拍攝的老電影,這場戲 1993 年在《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 裡拿出來冷菜熱炒,又提升了知名度。

應該點播這首她主唱的 An Affair to Remember



(由左至右):Clark Gable, Ava Gardner, Deborah Kerr, Gloria Holden, Adolphe Menjou

Deborah Kerr receiving an Honorary Oscar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Jane Wyman (1917~2007)


Jane Wyman 出生於密蘇里州,她的外表在選美活動盛行的 30 年代並不突出,大學畢業先是從事廣播工作用 Jane Durrell 的藝名在 B-movie 裡面演出 Extra 路人甲的角色,另一個身分是業餘舞者曾經在知名的 1933 年歌舞片《淘金記》(Gold Diggers) 裡數百歌舞女郎的一員,我發現 30 年代歌舞女郎每個條件都差不多,除了嫁給演藝圈更有勢力的人否則很難轉型成為演藝人員,數千美女只有 Barbra Stanwyck, Jane Wyman 兩人做到了 !

1936 年 Jane Wyman 被當時最窮的華納公司看上,華納公司首先把她更名為 Jane Wyman 只把外表不起眼的她定位為 B-movie 演員演出一些第二三號女配角的,一直到二次大戰前 Jane Wyman 的定位仍然無法突破,不過這幾年她認識了另一個影響她一生的 B-movie 男主角 Ronald Reagen ,兩人在 1940 年結婚

Gold Diggers 劇照

1945 年她獲得機會在 Billy Wilder / Paramount 合作叫好又叫座的《失去的週末》(The Lost Weekend) 飾演男主角 Ray Milland 的女友才一戰成名,次年又演出另一部《鹿苑長春》(The Yearling) 裡那位心事重重的母親並且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只能說一個外表不突出的女主角只要獲得好的劇本好的定位照樣可以獲得突破

1950 年代那一輩女星裡, Jane Wyman 長得不算 "漂亮",常飾演戴眼鏡的乖女孩,對她印象最對了!她曾經是雷根總統  (Ronald Reagan) 的前妻,電影《回到未來》裡還藉此跟她開了一個玩笑,片中 1958 年的博士問 Michael Fox : "1988 年的總統是誰?" Fox 回答:Ronald Reagan,後來博士外出高喊「Jane Wyman 是第一夫人!」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My Top 10 電影配樂

Top 10 List
Vertigo -- Bernard Herrmann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 Ennio Morricone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 Ennio Morricone
Nuovo Cinema Paradise -- Ennio Morricone
Ben-Hur -- Miklos Rozsa
Gladiator -- Hans Zimmer
Rocky -- Billy Conti
The Mission -- Ennio Morricone
Fiddler on The Roof -- Jerry Bock
Gone With The Wind -- Max Steiner

Honorable Mentioned :
The English Patient -- Gabriel Yared
Le Notti di Cabiria -- Nino Rota
Scarmouche -- Victor Young
Antarctica -- Vangelis
Chariots of Fire -- Vangelis
Lawrence of Arabia -- Maurice Jarre
Battle of The Bulge -- Benjamin Frankel
Dr Zhivago -- Maurice Jarre
砂の器 -- 菅野光亮
The Piano -- Michael Nyman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 Ennio Morricone
Somewhere in Time -- John Barry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台式滷肉飯

這兩天我突發神經,連續兩天中午都開幾十公里的車去南京西路圓環附近吃那令人懷念的滷肉飯,第一天吃「三元號」和「龍鳳號」,第二天吃「三元號」和「龍緣」(龍鳳號師傅另起爐灶的店)。

這三家現都在重慶北路,都是從南京西路圓環(建成圓環)搬出來的老店,還是可以看得出攤販起家的味道,例如碗不能太大,因為逛夜市的人通常要吃好幾攤,要讓別人也有生意作,裡面的裝潢不能太豪華,要有點擁擠、有點「台」,碗一定要用大同區隨處可見淡藍色底花色最複雜的那種,就是小時候外婆帶我去夜市看到那種,絕對不能用免洗碗筷,也不能用「生活工場」那種熟女用的高級燒窯碗。

還有!不能用點菜單!那是麥當勞帶來的洋玩意兒,要直接告訴服務生,讓服務生直接用台語吆喝「第三桌,一組(指滷肉飯和魚翅肉羹各一)」搞得熱鬧一點。

服務生也很有學問!「三元號」全部僱用20~40歲不等,一群台語流利長得都有點「台」的男服務生。「龍鳳號」和「龍緣」則全部僱用50歲以上中年女服務生,台語流利當然是必要條件。在這裡你不習慣聽到服務生們互稱「Jacky」、「Sherry」、「Danny」、「Patty」,或是用國語唸出「一個豬兩個牛」吧?

我穿著短褲涼鞋走進這幾家店時,全部用台語點菜,聽服務生的吆喝聲,聽中年女服務生和歐伊桑老熟客們親切的問候,聊他兒子現在在那裡發達?問候他老伴病情好轉了沒?聽著聽著….我的滷肉飯來了,邊吃邊專心的聽隔壁桌的歐伊桑怎麼用台語唸出「蒜泥白肉」,這 …這 ….我剛才一時唸不出來,為了堅持不用國語發音所以錯過這道菜。

最後吃完,拿了一張名片,上面一大堆有如碗底的紋路,真是有夠「台」,就因為這麼「台」,這碗充滿阿公阿嬤味道的滷肉飯才會這麼好吃。

走出「三元號」,我記得圓環裡有一家我超喜歡的蚵仔煎,這時看到新蓋的圓環,不曉得為什麼,我卻不想走進去找 。

把圓環蓋得像「賣 Starbucks 的地方」,不夠台!我忽然覺得蚵仔煎有咖啡味,想到這裡就不想吃了,或許這可以解釋「建成圓環」生意變差的原因。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Classic Fantasy Scores

說真的我對電影動畫的運用有點意見,如果像《阿甘正傳》《神鬼戰士》那樣拿來修補先天上的不足,那我很贊成,但如果像《魔戒》系列那樣的話 .... 。或許我古板,似乎已經超過我心裡電影的定義了,或許該另外取一個名詞。提到特效電影,應該要推崇 Ray Harryhausen (1920~) 這位前輩,他在 1960 年前後用模型取代真實物件,再用修補底片的技術稍作改進,完成了我叔叔輩童年的幾部童話電影:《格列佛遊記》(The 3 Worlds of Gulliver, 1960),《辛巴達七航妖島》(The 7 Voyage of Sinbad, 1958),《神秘島》(Myterious Island, 1961),《聖戰奇兵》(Jason and The Argonauts, 1963) 等作品 .....

現在回想起來,這幾部電影的特效極為粗劣,但騙騙小孩應該夠了。我記得在 1980 年代三台時代,好像華視還是台視曾經在週日下午配音播出,但就因為配音播出,原始的配樂已被摧毀殆盡,但是有幾個主旋律還有印象,最近幾年才知道這些都是 Bernard Herrmann (1911~1975) 的作品。

左圖是這幾部電影的海報。

這幾部以兒童為訴求客戶的電影配樂,盡量以簡單明暸為目的,盡量不使用複音,1960 年剛好是 Bernard Herrmann 在寫《驚魂記》(Psycho) 的時候,真難想像 Herrmann 可以一心二用,一面寫史上最有名的驚悚片配樂,一面寫給小孩歡樂的音符。

Herrmann 最後的遺作《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 卻又像是一張純爵士樂作品,這人真是有趣,曲風過分一致的 James Horner, Hans Zimmer 真該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