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Farley Granger (1925-2011)

飾演希區考克名片《奪魂索》(Rope) 兩大兇手之一的 Farley Granger 去世,年 86 歲,除了《奪魂索》他另一部知名作品應該是《火車怪客》(Stanger on The Train),Farley Granger 在兩片裡的形象都是顯得軟弱沒主見的男人,70 年代他後來也曾經化身另一個角色出現在台灣影迷面前,義大利喜劇西部片《大野兩條龍》裡跟 Terence Hill, Bud Spencer 兄弟為敵的惡棍 Harriman,這時很難跟前述的 "軟弱男人" 做連接了。

希老作品裡我對《奪魂索》的喜好程度僅次於《迷魂記》,在 1948 年這部片低調上映票房悽慘,船過水無痕,也沒獲得任何一項奧斯卡提名,最近幾年《奪魂索》這部黑色舞台劇在 IMDb 的排名漸漸上升進入 Top 250 名單內,除了罕見的一鏡到底拍攝法,在戰後的 1948 年,這部片裡年輕人和老年人對生命的討論雖然簡短卻引人深思。

我把《奪魂索》當作 James Stewart 生涯代表作品之一,Farley Granger 在這部片只能算第三男主角。

有趣的是 Farley Granger 在 1954 年曾經到義大利拍了一部 Luchino Visconti 執導和美女 Alida Valli 合作的名片《戰國妖姬》(Senso),這部片的吻戲還出現在《新天堂樂園》最後那段接吻影片裡,70 年代初 Farley 私下愛上了義大利,後來 Farley 跟他的同性愛人搬到羅馬定居,也藉此出現在多部多國合資的義大利電影裡,《盡日沉煙香》,《絕命毒霸》(Le Serpent),《狂龍殺手》( hombre llamado Noon) 等等。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伊莉莎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 (1932-2011)

今天早上在廈門飛台北的飛機上看到隔壁乘客拿的報紙上有一張大幅的照片,我大概就猜得出怎麼回事了。

童年期最初有印象的外國女星名字有兩個:一個是瑪麗蓮夢露,另一個就是伊莉莎白泰勒了,後來有一年(1979)「伊莉莎白泰勒」竟然就活生生的出現在國人面前 (下圖是一張她 1979 年的照片),我還記得報紙上一篇感嘆歲月不饒人的文章,那時候我不懂來龍去脈!甚至於不知道另一個美國人瑪麗蓮夢露早已經去世了。

在那個三張報紙的年代,影劇版篇幅有限,卻喜歡報導一個已息影中年女星的吃喝拉撒,讓她成為台灣知名度第一高的外國女星,但是市面上從未看過她演的電影,其實我心裡很想問一個問題:

「她為什麼有名?」

真的!我沒有說謊,那是一個沒有網路,沒有 DVD,只有三台,三張報紙,外加一本昂貴的世界電影雜誌的戒嚴時代,上面給你什麼,就是什麼。

直到有一次電視華視電影院播出《青樓艷妓》(Butterfield 8),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主演的電影,才知道她年輕時是個令全世界驚艷的美女,到了 1990 年代進入網路時代之後知識無界限,我大概也看過她將近 20 部的作品,她辭世更讓人感受到好萊塢 Golden Age 時代即將結束,全部被封存在碟片中。

播放她主演的 A Place In The Sun - by Franz Waxman 來紀念她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Enzo Cannavale (1928–2011)

義大利電影《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 戲院炸毀那一瞬間幾乎崩潰的戲院老闆 Enzo Cannavale 辭世,享壽 83 歲。

Enzo Cannavale 從 1949 年就開始演出,到了 1980 年代才有機會晉身第二男主角的地位,他從不是義大利影壇第一線的男明星。

今天看到這則消息感觸很深,《新天堂樂園》1988 年在歐洲首映時引起全場起立鼓掌,接著就像海嘯一樣席捲世界各知名影展,不給他最佳影片好像代表自己眼光有問題似的,這幾年我將焦點轉向歐洲電影之後,我漸漸可以體會 1988 年時《新天堂樂園》帶給戰後成長的歐洲影迷的感動,不是我們這些亞洲局外人可以想見的。

這部片並沒有去找來馬斯楚安尼或是蘇菲亞羅蘭等超級巨星演出,那樣太突兀了,畢竟《新天堂樂園》的主角是小孩,這部電影觸及人心之處在於整裡了戰後嬰兒潮世代共同的回憶,穿插其中如 Toto 看到的電影、天主教神父、義大利共產黨、電影解禁、離家工作、戲院改建等等根本就是影評們自己成長期的故事,片中那幾個老演員真的就是二戰後伴隨他們成長的電影人。

飾演神父的是演編導全能的 Leopoldo Trieste (1917~2003),1952 年就在 Fellini 作品《白酋長》裡擔任男主角,戲份最重的放映師 Alfredo 是法國男星 Philippe Noiret (1930~2006) 年輕時外表肥胖,演過《將軍之夜》、《快樂的亞歷山大》(Alexandre le Bienheureux)、《新戰海浮生》(Murphy's War) ,飾演晚年母親的是年輕以妖豔聞名的女星 Pupella Maggio (1910~1999),曾經擔任 Fellini 作品《阿瑪坷德》(Amarcord) 的女主角,飾演花癡影迷的是真正西西里出身的動作片演員 Tano Cimarosa (1922~2008)。

這些義大利影壇老兵以及今天的戲院老闆 Enzo Cannavale 接受掌聲之後,都已經在最近十年不敵歲月摧殘向人世告別。

註:IMDb 竟然不把飾演成年 Elena 的 Brigitte Fossey 列入名單,似乎和我一樣不喜歡後來出現的加長版



參考 : 新天堂戲院老闆辭世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Flag Counter 使用心得文


有一個 Forum 很有趣 : 地位就看你來自哪個國家,美國人地位最賤,其他 G7 地位如草芥,先進國家民眾地位普普,非洲窮國地位中上,幾萬人的小國被當偶像,如果你是北韓來的 .... 大家膜拜

去年 11 月初因為好奇除了普及度最高的 Sitemeter 之外,兩個網站都另外裝了 Flag counter,半年下來觀察到很多很有趣的事~~

Flag Counter 的創意很好,他把訪客用屬地國旗標示,對 visitor / 版主而言都形成比 sitemeter 的統計數字更有吸引力的指標,而且國旗會永久保存而不是流水帳,visitor 留下國旗只需一個 click 成本極低,使得許多版主會想辦法去拉高國旗數量,有人在提供 Proxy Server 這種具爭議的方法,我拿過幾個,覺得不妥已經停止。

在這個遊戲裡最沒有說話空間的美國人也搞了收集 50 州旗的遊戲自娛,我也加入!現已取得 33 州!

我有兩個網站,一個網站每天約 250 人,至今只收集了 34 面國旗,另一個站一天約 100 人,但是已經累積了 86 面國旗,近半年下來累積了很多心得:


1。和最主流的英文網站比較起來,華文網站讀者絕大多數侷限於東亞華人區以及美、加、澳、英僑民,不利於收集國旗。

2。圖片無國界,可以讓任何國家網友「誤入」你的網站留下國旗,我 86 面國旗裡大約有 50 面國旗靠三張圖取得:一張日本地圖 (尤其最近一週),一張 Emmanuelle 海報,一張愛雲芬芝 (Edwige Fenech) 的照片,是我裝 Flag counter 之前完全沒料到的事!(心得 : 色情網站一定是收集國旗效率最高的網站)

3。外國人經驗說 120 國是臨界點,120 以內不難達到,120 之後的成長就不容易了!

4。進階收集要靠特別方法,例如加入 Flag counter Forum 那邊有來自數十國的網友互相交換,未來數字推不上去時,我想直接到這些國家網站上留言,或是用 Plurk, Facebook 找一些幾萬人小國的網友做個「舉手之勞」

5。西班牙有人創下 235 面國旗的紀錄,我發現超過 200 面旗的很多是音樂點播站,客戶群年輕又無國界

6。有次我在澳門上網,Flag Counter 顯示正確,sitemeter 卻判讀為香港

7。本站 visitors 前十大是 :
1. Taiwan,
2. Hong Kong,
3. USA,
4. Japan,
5. Macau,
6. Canada,
7. Australia,
8. Malaysia,
9. U.K,
10. Singapore,
國旗總名單看這裡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王者之聲》觀後心得

今天終於去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關於男主角 Colin Firth 我印象中他是個「演技很好的二線男星」,在一部 HBO 拍攝敘述 1942 年納粹萬湖會議的電影 Conspiracy 裡,他的演技最為突出明顯壓倒其他人,成為我對他的首印象,最近才知道 1996 年他就在《英倫情人》裡演出了,喔!

這部片一開始大概就可以猜到最後的結局為何,沒有什麼懸疑性,然而對英國人,尤其是歷經過二次大戰的老英國人比較能引起共鳴,看到喬治六世、近年被美化的愛德華八世、辛普森夫人、親德的 Chamberlain 首相、後來領導英國的 Churchill 這些歷史人物,甚至現任伊莉莎白女王共處一室發表對德宣戰,英國人感受一定不是年輕一輩外國人所能理解的。

我懶得寫什麼心得了,就八卦幾句吧~~

◆ 這部片的攝影取景非常棒,每一個鏡頭都經過美學的考量

◆ 不敢想像語言治療師 Lionel 竟是 1996 年《鋼琴師》(Shine) 那個鋼琴師

◆ 那個加冕典禮的主教很眼熟,我想了一陣子,喔!原來是《神鬼戰士》裡那個皇帝最討厭的 Gracchus

◆ 演皇后的 Claire Bloom 早在 1952 年就曾經在 Charlie Chaplin 執導的《舞台春秋》(Limelight) 裡演出女主角,1956 年和 Richard Burton 一起演出《亞歷山大大帝》,雖然戲份不多

◆ 裡面的選角外型都很恰當,唯獨 Winston Churchill 永遠是最難找的,《惡棍特工》裡由老牌演員 Rod Taylor 飾演用遠距離取景,《王者之聲》這部片化妝的很辛苦,不過還是不怎麼像

◆ 片中也有提到愛德華八世、辛普森夫人和希特勒關係密切,英國軍方對他的立場充滿不安,其實也是促使他下台的一股力量,這部片演到 1939 年 9 月宣戰,到了 1940 年主戰的 Churchill 取代親德國的 Chamberlain 之後,Churchill 為了避免愛德華八世影響與論,把他放逐到巴哈馬群島任總督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89 Curtain Calls


Rudolf Nureyev & Margot Fonteyn

黑天鵝》(Black Swan)片中女主角有一句對白是「芳婷到了 50 歲還能跳天鵝湖」,這是指英國芭蕾舞女明星 Margot Fonteyn (1919~1991) 的故事,國內翻譯的文字用得很好叫做 - 瑪歌芳婷。

瑪歌芳婷的父親在她 8 歲時從英國移居到中國上海經營菸草生意,在上海時她跟隨流亡的俄國老師學習芭蕾舞,14 歲她們全家為了躲避日本威脅搬回英國,1939 年也就是英國對德宣戰前夕,20 歲的 Margot Fonteyn 就像《黑天鵝》片中的 Natalie Portman 一樣被選為劇團首席舞星,不巧遇到接下來二戰的德軍轟炸倫敦期間,芭蕾舞團就像《魂斷藍橋》的劇情一樣,唯一的功用就是勞軍了。

1945 年之後 Margot Fonteyn 跟隨皇家芭蕾舞團巡迴全世界演出,她的聲望在 1950 年代初期達到最高點,這時候她已經超過 30 歲了,可以想見 Margot Fonteyn 在接下來的 10 年漸漸的從第一線的女伶轉為幕後的工作者,1955 年 36 歲的 Margot Fonteyn 下嫁給巴拿馬總統之子 Roberto Arias,到了 1950 年代末期只能在電視教學節目裡看到她。

***************
1961 年俄國 23 歲的芭蕾舞男星 Rudolf Nureyev (1938~1993) 中文翻譯為紐瑞耶夫 - 在巴黎叛逃,中亞韃靼人血統的紐瑞耶夫個性叛逆,被稱為俄國的 James Dean 在俄國和西方都是頭痛人物,當時法、俄關係良好,法國政府並不希望他久留,Nureyev 只能暫時接受丹麥的政治庇護。

年長他 19 歲這時已經掛名 Royal Academy of Dance 總監的 Margot Fonteyn 邀請他前往英國訪問以解決他的窘境,Nureyev 排演時就以天鵝湖震驚了英國芭蕾舞界,Margot Fonteyn 的前輩 - 後來活了 103 歲的皇家芭蕾創始人 Ninette de Velois (1898-2001) 視 Nureyev 為不世出的人才,馬上出合約鎖住他。

想法奇特的 Nureyev 卻堅持 42 歲呈半退休狀態的 Margot Fonteyn 有其他舞者不具有的天賦和直覺,他不考慮 Margot Fonteyn 以外的舞伴,如果是一個已經受女爵封號的中年芭蕾舞星實在不需要再出來拋頭露面,但是 Margot Fonteyn 不一樣,她的政治婚姻從 1955 年起沒有一天平靜,1959 年她曾經受累在巴拿馬境內遭政敵扣押,靠巴西大使館庇護才得以逃出,她的婚姻成了英國貴族的八卦話題,她需要工作來轉移這些不快。。。。


到了 1964 年 Nureyev, Fonteyn 為班底的組合,預計 10 月去維也納演出 Swan Lake 六週,Nureyev 除了主演還兼任導演以及編舞的工作,展開嚴厲的集訓,沒想到演出前兩個月傳來 Fonteyn 的丈夫與人妻有染遭到政敵開槍射殺從此半身不遂,已有一定人生閱歷的 Margot Fonteyn 強忍悲痛繼續參與演出。

1964 年 10 月 在維也納的首演,我翻譯 LIFE 雜誌的報導:

看到 "Lion head" Nureyev 計算自己的呼吸節奏後跳得半天高,沒有經驗的觀眾會以為地上裝了彈簧,或是看笑話等著聽他落地出現的撞擊聲,最後才發現他能無聲輕盈的著地,做出了非人體力學所能解釋的動作

Nureyev 的外表和其他冷漠俄國人比較起來顯得相當討喜,他 1961 年在巴黎機場從基洛夫芭蕾舞團中脫逃後留在西方,幾年下來他友善的外表以及獨特的個人特質,使他成為半世紀以來最受歡迎的芭蕾舞男星,讓觀眾注意到芭蕾舞女伶之外長久遭忽視的另一邊

上週,由他自己執導以及編舞的 Swan Lake,在他和 Fonteyn 以及其他舞者的合力演出之下,獲得歷史上從未有的觀眾反應 - 全場謝幕 89 次 (89 Curtain Calls) 寫下了芭蕾舞劇的歷史紀錄

初演之前內部糾紛不斷,Nureyev 多次干涉指揮 Charles Dutoit 的內容, Nureyev 要求 Dutoit 要注意看著舞者,知道何時該增強節奏,或是加強音量,有樂團團員反譏他:「要談節奏,何不專心玩你的節拍器就好了?」

「因為要求完美,我無法遏止我內心的熱情!」Nureyev 如是說!

具有中亞韃靼人天性的 Nureyev 完全掌控了這個表演團隊,包括指揮以及他的舞伴 Margot Fonteyn,Nureyev 將 Tchaikovsky 這部知名作品做了重新演釋,完全新版的 Swan Lake 變成了以王子為首席主角的戲劇,王子就像 Hamlet 一樣掌控全場,眾天鵝變成了他遐想的枝節,維也納的樂評說:這是半世紀以來最大的成功!英國方面樂評卻不以為然,認為這背叛了芭蕾的歷史,勢必造成爭議。

瑪歌芳婷 Margot Fonteyn 說 : Rudolf (Nureyev) 是個偉大的舞者,但是這不足以形容他,他能表現出王子的特性並掌控全場的氣氛,這是其他男舞者都無法做到的境界,和 Rudolf (Nureyev) 一起表演的感受完全不同。

Swan Lake 算是我學生時期踏入古典音樂的第一步,記得高一誤買天鵝湖的錄音帶,它在我書架上躺了兩年,直到有一天看到「紐瑞耶夫訪華」這幾個字,直覺是蘇俄人怎麼可以進入我們的復興基地反共堡壘?再往下原來他是已經投奔自由的蘇俄人,看了他的故事之後拿出 Swan Lake 一聽,哇!怎麼這麼好聽。

那天故事內容主要是提到他在維也納演出《天鵝湖》(Swan Lake) 獲得 89 次謝幕的故事,兩岸中文一直沒有比較詳細的文章,我一直記得這件事,卻到去年才找到當期雜誌的報導,對照起來維也納的觀眾除了對 Nureyev 的創新驚艷之外,也有給命運多舛的 Margot Fonteyn 鼓勵的意思,趁著最近的天鵝熱翻譯一下。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The Living Legend - Kirk Douglas

我過去不會也沒辦法看 Oscar 實況轉播,今年託二二八的福,在台北時間星期一早上竟然有時間瞎混,我事先上 PTT 看了一下頒獎人名單,準備只看後半段,看我已經捧場的《黑天鵝》Natalie Portman 能否拿獎,下周準備去捧場的《王者之聲》能拿幾項,並希望拿今年終身成就獎的 Eli Wallach 能到現場說個話。

忽然聽到 The living legend - Kirk Douglas 我先是懷疑一下,馬上衝到電視機前,看到 95 歲的「寇克道格拉斯」竟然能夠自己走出來,全場 Standing Ovation 當然是免不了的,鏡頭馬上特寫台下年紀最大的 Warren Beatty, Jeff Bridge 兩人也起立為跟他們父親同輩的 Kirk Douglas 鼓掌。

國內年輕一輩稱他為「麥克道格拉斯的爸爸」,但是 Warren Beatty, Jeff Bridge 知道 Kirk 是 40~60 電影 Golden Age 的活化石人物。跟 Gregory Peck, Burt Lancaster, Orson Welles, Yul Brynner, Robert Mitchum, Alec Guinness, Frank Sinatra, Anthony Quinn, William Holden, Robert Taylor, Stewart Granger, Gene Kelly, Tyrone Power, Karl Malden 這些電影書籍上的人物年紀差不多。比前幾年辭世的 Marlon Brando, Paul Newman 還要資深一輩。

Kirk 這個老頭子半個世紀之前就演過《梵谷傳》、《光榮之路》、《萬夫莫敵》這些年輕人不熟悉的經典作品,今天不想再看這幾部片了,我拿出他生涯第二部電影,1947 年掛男配角和 Robert Mitchum 演的 Out of The Past 來播放,我今天不想專心看,就只是想播放而已。

(left) Kirk Douglas, (right) Robert Mitchum

Jane Russell (1921-2011)

我查了一下,手上只有一部 Jane Russell 的電影,就是她 1953 年和 Marilyn Monroe 合演的《紳士愛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片中聰明的她和有點傻大姐性格的 Monroe 一起搭郵輪前往巴黎,船上有肖想年輕美眉的老富翁,還有運動員身材的奧運代表隊,兩人瞬時成了注目焦點,但是 Russell 總是有點忌妒更受歡迎的 Monroe,最後兩人一起淪落在巴黎表演 .......

更早之前的二次大戰時期 Jane Russell  是個金髮肉彈美女,她的處女作品 1943 年的《不法之徒》(The Outlaw) 飾演跟著重刑犯一起逃亡的美女,Howard Hughes 讓她穿上胸口偏低尺寸略小的內衣,攝影角度偏高取景故意讓觀眾遐想,這樣拍攝當然引起保守團體的反彈,不過戰後 Jane Russell 並沒有走這條路線求名。

Jane Russell 對紙醉金迷的好萊塢並不戀棧,在 60 年代末就漸漸退出演藝圈,過著平民生活。


另外這幾天看了 OSCAR In Memoriam 才知道去年去世的明星裡有一個 Jill Clayburgh (1944~2010) 很眼熟,查了一下她就是小時候常常聽到的「姬兒克萊寶」,印象中這個名字代表單身、有主見、高學歷的上班女性,和 Jane Fonda, Diana Keaton 同一個世代,不過姬兒已經在去年底不敵病魔摧殘血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