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1998 年電影配樂大師紀念郵票

這組郵票的標題是 1998 年美國發行的 1930 ~ 1960 Hollywood & Broadway 六位電影配樂大師的紀念郵票 .....

如果你看過《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1952) 就會知道 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出現之後的趣事,電影產業開始出現配音和配樂的新課題,當時西岸的 Hollywood 向東岸的 Broadway 尋求救兵,1933 年 RKO 公司首先找來 Max Steiner 為《大金剛》(King Kong) 配樂並大獲成功,華納兄弟 Warner Co. 公司 不甘示弱馬上簽下背景和 Steiner 相似的 Erich Korngold,福斯 20th Century Fox 公司簽下 Alfred Newman,哥倫比亞 Columbia 公司 1937 年找來 Dimitri Tiomkin ,德國籍波蘭裔的 Franz Waxman 1930 年代初期還在德國電影業工作,1935 年以難民身分來到 Hollywood,這幾位受過古典音樂訓練的大師在西岸建立新興的電影配樂產業,經過良性競爭之後,為 40~60 年代的 Golden Age film score 以及今天的 Hollywood's Sound 奠下基業。

這六位大師有四位是 20 世紀才從歐洲移民到美國, Max Steiner (1888~1971) 原籍奧地利,Dimitri Tiomkin (1894~1979)最有趣,寫了一大堆西部電影配樂的竟然是俄國人!Franz Waxman, Erich Korngold 兩人原籍德國,另外 Newman, Herrmann 則是在美國出生。


其中最具美國本土氣息也是最多產,被大美國主義者封為最正統 "美國之音" 的是 Alfred Newman (1901~1970),從德國移民美國先從百老匯起家的 Erich Korngold (1897~1957) 深受華格納和 R. Strauss 作品的影響,在 1940 年初靠一系列華麗的管絃樂為配樂建立不朽的名聲,可惜的是他也是這六位大師裡面作品最少最早逝的一位,Franz Waxman (1906~1967) 是最後進入美國的一位,作品主要以文藝片為主,有印象的是《櫻花戀》(Sayonara)以及和希區考克合作過《蝴蝶夢》,《後窗》等片配樂,年紀最小的 Bernard Herrmann (1911~1975) 作品在當時算是比較不受青睞,真難想像他畢生只拿過一次金像獎,幸運的是 Herrmann 的創作時期跨越 Golden Age 延續到 1970 年代,而且他早年的作品近年也逐漸受到肯定 。

郵票發行後沒多久,就有一篇文章在幫 Miklos Rozsa (1907~1995) (見下圖) 打抱不平,他還提出這幾人的 得獎次數 / 提名次數 比較。

Max Steiner 3 / 25
Alfred Newman 9 / 45
Dimitri Tiomkin 4 / 23
Franz Waxman 2 / 12
Erich W. Korngold 2 / 4
Miklos Rozsa 3 / 17
Bernard Herrmann 1 / 5

除了 Miklos Rozsa 之外,思想左傾的 Alex North (1910~1991) 似乎也被忽略了,他作品比起 Herrmann 更為前衛,畢生的遭遇也和 Herrmann 極為類似,甚至終生未曾獲獎,或許這套郵票應該發行 8 張才對!

這八位大師都非等閒之輩,這裡無法一次說齊,未來將在介紹作品時順便介紹大師生平。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是阿!! North 也是大師,不過大概是他那十分特別的音樂語言之緣故,比較不受現代人青睞。

匿名 提到...

非常感謝 shawn 的光臨

現在很難找到喜歡以上六位大師 (或稱八位大師) 時代 soundtrack 的樂迷

shawn 有空多來坐

匿名 提到...

JOHN WILLIAMS马上就要打破Alfred Newman 45次奥斯卡提名了,他的9次获奖纪录估计在JOHN WILLIAMS有生之年无人可破了。

匿名 提到...

謝謝您提供的資訊

45 次 ?! 25 ~ 70 歲,年年提名

真難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