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1日 星期日

R.I.P Elisabeth Schwarzkopf

今天才發現 20 世紀最偉大的女高音之一 Elisabeth Schwarzkopf (1915~2006) 已經在今年 8 月辭世,和 Bohm, Furtwangler, Karajan, Mengelberg 等男性指揮家一樣,Schwarzkopf 也受到曾經身為納粹黨員的紛擾,不同的是 Schwarzkopf 在 1946 年就和英國名製作人 Walter Legge (1906~1979) 熱戀,並在1953 年取得英國國籍以躲避戰後猶太音樂家的清算,不幸的是 30 年後,當她的演藝生涯結束 Legge 也去世之後,她曾經主動加入納粹黨員的詳細文件在 1982 年還是被挖出來攤在陽光下檢驗並造成轟動,20 世紀的名女高音裡,相較於壞脾氣的 Maria Callas (1923~1977), RenataTebaldi (1922~2004) 、和黑社會關係密切的 Caballe,Schwarzkopf 一直是形象最好的一個,這段納粹史一度對她造成傷害,但一切事過境遷將近半世紀,還是無損於她的正面形象........

我一直是 Elisabeth Schwarzkopf 迷,前幾年還買了一片 EMI 發行慶祝她 80 大壽的 DVD,裡面還有她的口述歷史以及 Walter Legge 生前的訪談,近看 Elisabeth Schwarzkopf 其實並不漂亮,有個小八卦是她的門牙之間先天有一道相當明顯的縫隙,一直到老都沒有去做齒科矯正,但是她過人的氣質讓她走到哪裡都是最上鏡頭的。

關於她的作品,我最喜歡她在歌劇《玫瑰騎士》裡和 Christa Ludwig, Teresa Stich-Randall 合唱的 "Marie Theres'! ..... Hab' mir's gelobt" (我已下定決心),這大概是現在為止聽過最美的一段詠嘆調三重唱了,除此之外,1947 年 Karajan 指揮 VPO 演出的 Brahms : A German Requiem 以及 1951 年 Wilhelm Furtwangler 在拜魯特音樂節指揮的 Beethoven Symphony no.9,何其有幸,這兩場傳世之作的女高音都是由 Elisabeth Schwarzkopf 擔綱演出,讓她的聲音永遠流傳。

最後點播 Richard Strauss:Four Last Songs 裡其中的一首 September ,獻給這位不朽的女神。

花園在哀傷
冷雨沁入花叢
夏日在戰慄
悄然面對終結
落葉片片金黃
從高大的橡樹飄下
夏日微笑著,驚訝於
即將逝去的花園之夢
她眷戀著玫瑰花中
企望著安息
緩緩地她閉上了
那雙疲倦的眼睛

中文歌詞由李歐梵翻譯

2006年12月19日 星期二

Dr Zhivago

英國導演 David Lean (1908~1991) 專門以大場面的史詩電影見長,影迷耳熟能詳的有《桂河大橋》(1957),《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齊瓦哥醫生》(1965),《印度之旅》 (1984) 等,後三部都由他的老搭檔 Maurice Jarre 負責電影配樂,從現在回顧,這幾部電影配樂的知名度絲毫不輸電影本身 .......

David Lean 電影的題材大多是 20 世紀初大英帝國衰落時的故事,《齊瓦哥醫生》是俄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Boris Pasternak 的小說改編,全劇發生在十月革命前後的俄國,Maurice Jarre 為了配合劇情要求必須寫出 "俄國味道" 的音樂。

因此 Maurice Jarre 在這張 CD 中大量使用軍樂合唱,俄國三弦琴 (Balalaikas) 以及中亞舞曲使得全劇的配樂具有冰冷蘊含熱情的俄羅斯風味,這片有 46 tracks,Maurice Jarre 的創作知名度最高的主題應該是第二首用 Balalaike 演奏的 Main Title,其他曲目有相當多的重複。

15 年前一個颱風夜的夜晚,小鎮的戲院裡稀稀疏疏的只有十幾個觀眾 ......銀幕上播著這部電影 ~一個有家室的醫生卻不自禁的愛上了一個數次和他擦身而過敢愛敢恨的率性女子 - Lara,醫生不安的背著妻女和 Lara 同居,最後卻因政治因素被迫離開 Lara,兩頭落空的醫生有如一具行屍走肉 ......

數年後,有一天醫生在電車上看到十幾年沒見的 Lara (或許只是長相相近的女子而已),醫生追下車去 .... 就在 "Lara" 回頭之前醫生因心臟病斷氣,留下缺憾的結局 ...... 這個故事感動了一個因車禍斷腿剛出院的少年,現在重看一遍 ~ 自己每天為現實生活忙碌,早已無法憶起昔日那種 "少年強說愁" 的感受了。

但 ...《齊瓦哥醫生》確實曾經是最令我最感動的電影,或許我對劇情和配樂的搭配如數家珍,更增進了我對這張 CD 的喜愛程度。

2006年12月16日 星期六

蘇澳港紀德艦照片









今天早上去蘇澳港參觀我們剛買的紀德 (Kidd) 艦 1802 蘇澳號,以前還在唸高中滿腦子大中國主義時,我曾經是個軍事迷,現在對軍事的常識可能已經跟不上一般人了,如果有錯誤希望專家不要下手太狠。 

先從老宜蘭人的角度談一下蘇澳港,嚴格來說蘇澳港像一個ㄈ字型,下端是大家熟悉的南方澳漁港,中間是經營狀況不佳的蘇澳商港,上端呢?是很多人沒聽過的北方澳軍港,日據時代聽說北方澳和南方澳一樣熱鬧,後來國民黨把北方澳居民全部遷走改為軍港,別說外地人,過去數十年來北方澳是一般百姓都不能進入的禁地 

如果有軍事迷想到第一島鏈的觀念,那西太平洋地區位置最佳的一個深水軍港就是北方澳了,控制這裡就可以把敵方海軍切成南北兩邊,唸高中時軍訓教官就吹牛說蘇俄想來租這個港,1999 年有次在大陸聚餐,桌上有個海關官員和我聊了一下,他竟然知道北方澳這個名詞,然後說了一些讓我心驚膽跳的觀念。 

從已經除役的陽字號驅逐艦 (Destroyer) 到現在海軍擁有的拉法葉 (Lafayatte) 級和諾克斯 (Knox) 級巡防艦 (Frigate),滿載排水量都在 3500~4500 之間,新買的這一批紀德 (Kidd) 艦算是我們海軍擁有排水量最大的軍艦了,他的空船/滿載排水量為 7600/9500,我還沒上船就問遇到的第一位軍官:「這樣的排水量是否算是巡洋艦 (Cruiser)了?」他回答巡洋艦和驅逐艦判別是看船員人數以及功能,吵嚷不休的神盾艦排水量也是 9500,但是叫巡洋艦, Kidd 排水量也是 9500 但是還算驅逐艦。 

這四艘船原本是 1979 年要賣給伊朗 (提醒一下他是除了美國唯一買到當時最佳的空優戰機 F-14 的國家),後來何梅尼上台兩邊交惡無法交貨,就把這四艘船冰封起來。 

一上船我就找帶路的海軍士兵聊天,他提到海軍測試英文及各種專業知識後,甄選一批士兵到美國東岸的北卡羅萊納州接收這批軍艦,從存封船塢拉出來然後開始整修,也秀了很多整修和訓練的照片,除了船體之外,從雷達、聲納、空調、電話甚至到煮咖啡機都做了更新,海軍花了一年兩個月的訓練,後然將這艘戰艦開回台灣,人家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軍方在直昇機棚進行相關資料展示,一般阿公阿媽或許忙著背著孫子和飛彈合照,我卻把軍方展示的上百本訓練流程書籍挑幾本翻了一下,然後故意找出錯被開卡的地方看,就像 ISO-9000 那樣的觀念,美國人的管理確實有一套,難怪西點軍校被視為和長春藤名校同等的管理金字招牌,希望美式管理能夠深入我們的三軍體系,做以色列不要做巴拿馬 (有人應該聽得懂吧)。

2006年12月3日 星期日

松花江 Songhua River

松花江 (Songhua River, Сунгари) 和上面的鐵橋

嗯(先咳兩聲) ~~ 想我小時候也是拿過蔣公誕辰作文比賽冠軍根正苗紅的國家未來主人翁,還記得「我國」第三長的河流叫做松花江,好像還記得松花江產一種什麼鮮美的肥魚似的? (忘光了!如果有比我更優秀的小小主人翁,歡迎提醒 ) 至於有沒有人抓去獻給蔣公發生感人的故事?好像我也記不得了!

前幾天看到河面完全結冰的松花江沒有什麼熱血沸騰,而只剩下人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了,剛好看到河面上正在採集冰塊位下個月的哈爾濱冰雕作準備,剛好無聊拍下來解釋一下:


從上圖照片上可以看到有人在結冰期最長的岸邊圈地,將冰塊砌成方塊狀然後送上卡車(圖上那部),再送到岸上由另一批勞工做更細膩的加工(下圖),然後再送到所需的目的地推集起來 (這時你已經沒有機會做加工修改了),可見加工部分這幾位大叔功力非凡,好像也沒看到他們用任何工作說明書,就可以剛好一塊不缺的把冰宮砌起來?


好像 National Geographic 還是 Discovery 播過 1998 年松花江抗洪,甚至有解放軍跳下去當沙包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就發生在你看到這幾位大叔工作的地方,因為他們身邊也就是中央大街底和松花江的交界處有一個那年蓋的 "抗洪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