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戰爭電影裡的德軍

寒流過境加上昨天應酬宿醉,今天窩在家裡看 Cinemax 播的《奪橋遺恨》(A Bridge too Far) ,童年時期對片名這四個字還稍有印象,今天不談劇情聊其他,只看戰爭片的話,這部片的卡司大概是 1962 年的《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之後最堅強的一次了,有 Sean Connery, Michael Caine, Anthony Hopkins, Robert Redford, Laurence Olivier, Ryan O'Neal, Gene Hackman, James Caan, Maximilian Schell, Liv Ullmann, Edward Fox 等,有趣的是演員出身的導演 Richard Attenborough 效法 Hitchcock 在片中演出路人甲的角色。

當年《奪橋遺恨》確實想跟《最長的一日》較勁,比照後者片中納粹軍官部分全部用原裝德國人以德語發音演出,不過卡司比《最長的一日》差了一點,只有原籍德國的 Maximilian Schell 戲分較多,提到《最長的一日》有一個特色就是自家搞 All-Star 也幫德軍辦 All-Star,把影壇演德軍的名演員都叫齊了。


Wolfgang Preiss (1910-2002)

Preiss 是正統德國籍的舞台劇演員,二戰時期也在德國參與戲劇演出,戰後繼續在德國境內演出德語電影,1962 年首次被《最長的一日》看上,他的外型完全符合老美對「納粹德軍軍官」的第一印象,接下來 20 年成為英語片裡此類角色的不二人選。

62 年之後演過《巴黎戰火》(Is Paris Burning)、《戰鬥列車》(The Train)、《大逃亡》(Von Ryan's Express)、《奪橋遺恨》(A Bridge too Far)、《登陸安奇奧》(Lo sbarco di Anzio)、《突襲隆美爾》(Raid on Rommel) 等片,有趣的是看他角色的演進也很有趣,從 55 年在自家德語片裡演暗殺希特勒的 Graf von Stauffenberg 上校演進到 71 年演隆美爾 (Erwin Rommel) 將軍,77 年在《奪橋遺恨》演當過東線戰場南方司令的 Gerd von Rundstedt 將軍,到了 88 年在電視劇裡演德軍征俄總司令 Walter von Brauchitsch。



Werner Hinz (1903-1985)

Hinz 也是德國人,他的背景以及成長模式幾乎和 Wolfgang Preiss 相同,差距在他比 Preiss 還要大 8 歲。

因此他 55 年就在前述德國版《暗殺希特勒》(Der 20 Juli) 裡演呈現半退休狀態的 Ludwig Beck 將軍,輩分比同一部片裡演 Graf von Stauffenberg 上校的 Wolfgang Preiss 高了好幾級,1962 年他參加《最長的一日》飾演隆美爾將軍,從上面這張照片來看,禿頭的他帶上帽子還真有點像,Hinz 演出 Rommel 這個西方最熟悉的一位將軍比 Wolfgang Preiss 早了 9 年。


Curd Jürgens (1915-1982)

Curd Jürgens 也是德國人,也是舞台劇演員出身,我記得國內翻譯成「寇尤寧斯」,和前兩人不同的是他二次大戰期間因拒戰遭到納粹囚禁,二戰結束之後他繼續演藝生涯,私下則離開德國歸化奧地利公民,1955 年因德語片《魔鬼將軍》 (Des Teufels General) 受到注意跨入英語片市場,57 年連續演出 (Bitter Victory)、《海底喋血戰》(The Enemy Below) 兩片,尤其在後者他演出和美軍驅逐艦長 Robert Mitchum 較勁具有騎士風範的 U-boat 潛艇艦長廣受好評,奠定他德軍軍官的形象,後來又演了《最長的一日》、《不列顛空戰》(Battle of Britain)、《刺客》(The Assassination Bureau) ,以及南斯拉夫政府邀請西方明星拍的 (Bitka na Neretvi) 等片。

和其他幾位比較起來 Curd Jürgens 形象不僅限於德軍,他戲路相當廣,還演過《007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 Me) 裡的德裔大魔頭,甚至在《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裡演中國人


Peter van Eyck (1911-1969)

關於 Peter van Eyck 我曾經在法國片《恐懼的代價》裡提過,從 van 可以看出他沒有猶太血統問題,論血統他是真正的德國人,不過 Peter van Eyck 卻在 1931 年希特勒上台之前就離開德國周遊列國當浪人,待過法國、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古巴等地,最後到達美國被大導演 Orson Welles 看上,因此二戰期間身為德國人的他已經在敵方美國拍 Billy Wilder 執導的《開羅諜報戰》(Five Graves to Cairo) 裡演德軍了。

Peter van Eyck 雖然只比 Wolfgang Preiss 小一歲,但是他 40 年代才三十幾歲就開始演德軍,當時年紀加上嚴厲的外型適合演中低階的軍官,參與的作品有 1951 年拍攝的《沙漠之狐》(The Desert Fox)、《冷戰諜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雷瑪根鐵橋》(The Bridge at Remagen)、《攻擊》(Attack) 以及前面提及的德軍明星片《最長的一日》。


Richard Münch (1916-1987)

Richard Münch 在德國算是比較小咖的角色,但是他的外表實在太符合鄉民對德軍的印象了,大致就是腦筋聰明、直覺銳利、邏輯正確、言詞苛薄、執行殘忍,62 年他也獲得參加《最長的一日》演出的機會,片中他飾演戰前唯一破解英國密碼的幕僚,Richard Münch 這位小咖的戲份比前述的幾位將軍還多,也藉此把他介紹給美國市場。

接下來,他又參加《雷瑪根鐵橋》、《戰鬥列車》的演出,到了 1970 年在《巴頓將軍》裡升級到飾演希特勒最器重的幕僚 Alfred Jodl。


Hans Christian Blech (1915-1993)

Hans Christian Blech 以臉上有傷疤而著名,他的外型只適合演出德軍老兵,不過跟前面幾位比較起來 Hans Christian Blech 可以驕傲的說他才是真正在二次大戰拿槍打仗的德軍,他曾經在東線戰場服役並留下傷疤,二戰期間幫美軍拍紀錄片的俄裔導演 Alexander Litvak 在 1951 年在德國實地拍了《血戰萊茵河》(Decision Before Dawn) 這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戰爭片,飾演投機老兵的 Hans Christian Blech 演技非常搶眼並藉此跨入英語片市場。

除了必修的《最長的一日》裡飾演第一個發現盟軍登陸的少校,讓觀眾印象最深的是《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Bulge) 裡好戰的 Robert Shaw 身邊那位厭戰的老兵,作品還有《雷瑪根鐵橋》、《諜艦》(Morituri) 甚至他參加 Ingrid Bergman 的《貴婦怨》(The Visit) 演出,劇中身分也是軍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