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飯島愛 (1972~2008)

飯島愛(1972年10月31日-2008年12月),本名大久保松惠,是一位日本藝人、前AV女優,東京都江東區龜戶出生,於1992年出道。

關於她的資料太多太多了!

台灣 30~40 歲這一世代男子的共同回憶,某方面的啟蒙老師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Van Johnson (1916~2008)


從 1942 年就開始演電影的 Van Johnson 辭世,如果沒看老電影真的不知道他這號人物,Van Johnson 的星路比較特殊,他崛起於二戰期間的 1942 年,二戰後大明星歸建後 Van Johnson 仍維持演出一段時間到 1960 年,比較有名的作品有《凱恩艦叛變》(The Caine Mutiny)、《西線平魔》(Battleground)、《魂斷巴黎》(The Last Time I Saw Paris)、《南海天堂》(Brigadoon),合作過的明星包括有 Humphrey Bogart, Irene Dunne, Grace Kelly, Joseph Cotton, John Wayne, Spencer Tracy, Elizabeth Taylor, Jane Wyman, Deborah Kerr 等人。

1960 年也就是電影工業規模緊縮之後,Van Johnson 把重心轉移到電視,然後就沒有演過甚麼知名的代表電影作品了,90年代他在多部評價不高的電影裡客串演出,只是年輕觀眾不知道他年輕時的聲望了。

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白酋長 -- 1952

今天又看了一部 1952 年出品的電影實在太有趣了,奇怪!我怎麼又挑到 1950 年初的電影,只能說不論歐洲或美國 1950 年代初都是電影產業的黃金期。

提到義大利導演 Federico Fellini (1920~1993),大多數人就想到他 1963 年那部難解的《八又二分之一》(),我最喜歡的是他 1954 年的作品《大路》(La Strada),不然 1953 年的《浪蕩子》(Vitelloni,I) 也不錯,尤其敘述青少年成長的《浪蕩子》會讓台灣觀眾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國內幾個知名導演都涉嫌抄襲拍過非常相近的故事。

實際上費里尼的作品並非都像《八又二分之一》() 那麼艱澀難解,今天看的這一部是名氣較低的《白酋長》(Sceicco bianco, Lo),這部 1952 年作品是 40 年代寫劇本的 Fellini 轉任導演後的第二部作品,比起前述哲學式的《八又二分之一》,悲劇色彩的《大路》,口述日記式的《浪蕩子》,1952 年發行的《白酋長》算是一部簡單易解的喜劇片,一開始五分鐘後就進入狀況以單純有趣的劇情主導觀眾的心情起伏。

Federico Fellini 的電影有個特色是以二次大戰後不景氣的義大利作為舞台,《白酋長》劇本敘述有位政治家族二代年輕人 Ivan 帶著新婚妻子 Wanda 到羅馬渡假,說是渡假卻已排滿政治行程,先找身為主教的叔叔,再由叔叔安排引見其他政治人物為 Ivan 投入地方選舉鋪路,年僅 20 歲的新娘 Wanda 事前就料到將是一次無趣的旅程,因此她另有打算,趁此次羅馬之行能夠開個小差去電影公司見到心目中的偶像明星 -- 在古裝片中飾演阿拉伯酋長的 Fernando。

到了羅馬之後 Wanda 開小差溜到拍片場卻沒見到偶像,Wanda 在其他龍套演員的慫恿下跟著拍片團隊一起到海邊羅馬古裝戲拍攝現場,花痴影迷 Wanda 在這裡見到了偶像 Fernando,應付女影迷經驗豐富的 Fernando 引誘她一步一步入甕,這時觀眾骨子更擔心的是「被騷擾也罷了,接下來她怎麼回羅馬跟 Ivan 一起出席攸關政治前途的拜會活動?」

左圖:飾演 Ivan 的義大利知名演員 Leopoldo Trieste (1917~2003)

如果是普通人應該就報警尋人,然而愛面子的 Ivan 考量政治前途不但不報警,硬是用 Wanda 生病為由欺騙叔叔,然而宦途經驗豐富的叔叔難免心生懷疑 ......

原本好端端的渡假,就因為花痴影迷 Wanda 的臨時決定,導致她被無情的丟棄在羅馬海邊,悔不當初還萌生短意。Ivan 不但找不到老婆還可能斷送政治前途,最後,最後 ...... 是以喜劇收場,愛幻想的 Wanda 回到真實世界,這次經歷也發現她愛慕的「白酋長」Fernando 原來是一個屠夫出身,極度懼內且沒有責任感的男人,滿腦政治抱負的 Ivan 也體會到 Wanda 對他的重要性超乎自己想像,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就已經緊緊牽動觀眾的心情。

看習慣黃金時期俊男美女當道的美國電影之後,再看 Fellini 的電影陌生中只有一絲絲熟悉的感覺,不曉得是不是 50, 60 年代經費短缺的原因,義大利電影比較少花大錢造景,也因此他們善於取演員面部的特寫,用表情來敘述故事「一切盡在不言中」。這類功力就想搞黑白攝影一樣,原理簡單成果卻是天差地遠,選角、表情、背景、光線都是導致成敗的因素。Fellini 無疑是這方面的頂尖專家。

我回想一下美國電影,同樣出身歐洲的 Alfred Hitchcock 也有類似的功力。Hitchchock 喜歡選用美女,Fellini 電影的頹廢背景卻不怎麼需要美女,相反的 Fellini 喜歡選用長相或比例奇怪的演員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部片除了飾演 Ivan 的 Leopoldo Trieste,另一位知名度更大的男演員是飾演 Fernando 的義大利國寶級演員 Alberto Sordi (1920~2003)(左圖),Sordi 的身材和臉都不符黃金比例,一看就是個身長腿短滿臉橫肉的演員,半世紀來他卻能演活各種角色,成為義大利影史上的重要人物。此外,費里尼之妻《大路》女主角 Giulietta Masina (1921~1994) 也出現在《白酋長》片中,飾演一個戲份不多的女配角。

最近國片《海角七號》大獲成功,我認為其中一個因素在於這是一部有聲音的電影,想到他就會讓人哼起那首國境之南,Fellini 系列電影也因為有名氣不輸他的 Nino Rota 負責配樂,讓費里尼電影給人的影像更加明確,這部電影的主題音樂也相當知名,可以試聽一下

最後發現一件很有趣的 Trivia,一開始這部片的男主角 Leopoldo Trieste 就讓我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我查了一下 IMDb 發現他是義大利影壇的常青樹,最早以寫劇本起家,被 Fellini 邀請客串演出卻成為知名職業演員,甚至還當過導演,演過《義大利式離婚》、《教父第二集》等名片,最為人熟知的演出就是《新天堂樂園》裡的神父!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Nina Foch (1924~2008)

荷蘭裔美國女星 Nina Foch (1924~2008) 12月 5 日在加州去世。

荷蘭裔的 Nina Foch 有著一頭金髮加上 175 公分的身高,外型非常搶眼,或許就因為外型太過搶眼不易配戲,1940 年代星運不佳大多數在 B 級片裡演出。

1951 年 Gene Kelly 歌舞片《花都舞影》算是改變 Nina Foch 命運的轉戾點,她戲份相當重飾演賞識 Gene Kelly 畫作的巴黎貴婦,更進一步想要用接近多才多藝的 Gene Kelly,然而 Kelly 不領情,偏偏喜歡個頭嬌小的售貨員 Lesile Caron。

Nina Foch 的外型被大導演 Cecil DeMills 看上適合演羅馬古裝片女星, 1950 年代的電影黃金時代裡 Nina 大多以第二, 第三女主角的身分出現,最常演出皇后、貴婦或是女反派的角色。

印象中她的演出有《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美人如玉劍如虹》(Scaramouche)、《十誡》、《萬夫莫敵》等片。我忽然想到 Nina Foch 演過最正面的角色,莫過於她在《十誡》裡飾演收養 Moses 的埃及公主,年老後還跟著猶太人一起出埃及過紅海。

Nina Foch 的演藝生涯相當長,直到近年還常常出現在電影或電視劇裡演出祖母的角色。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日正當中 -- 1952

日正當中》(High noon) 是西部片電影歷史上一部非常有份量的鉅作,全片長度只有 85 分鐘用來敘述兩個小時內發生的故事,劇情實在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卻因為含有很深厚的寓意哲理而排得上 AFI top 100 選拔的名片榜單,《日正當中》稱得上是西部電影史最常被提及的名作之一,劇情簡單敘述如下:

「南方小鎮警長 Gary Cooper 在任期的最後一天 - 星期日早上十點在教堂舉行婚禮,在鎮民祝福下迎娶信奉 Quaker 教派 (該相信基督再次降生,同時過這簡樸,克制、沒有私有財產的集體生括,並尊崇女性) 的新婚妻子 Grace Kelly,準備在婚後卸下警徽離開這個小鎮。同時,鎮上幫派黨羽三人突然出現在車站迎接 Frank 出獄返鄉,鎮上傳聞兇悍的 Frank 想要在警長離開之前報一箭之仇。」

看到這裡直覺反應一定是「鎮民同心協力,有槍出槍,有力出力,協助警長擊退對手,打倒 "壞人"。」。實際上卻完完全全不是這樣!真實情況是:鎮上法官嗅出味道率先捲舖蓋逃命,並告誡警長立即跟進,大多數鎮民甚至 Lloyd Bridge 飾演的副警長都袖手旁觀,傾向 Frank 那一邊等著看好戲,曾經擁有六位副警長的 Gary Cooper 沒有一個朋友願意站出來協助他,只剩下幾個傷殘朋友、婦女、小孩、老邁的前警長等等用嘴巴支持他,他只好硬著頭皮以一敵四.........。

最後中午 12 點的槍戰,只剩下他的新婚妻子和他同一邊,當然最後是 Gary Cooper 贏了,新娘 Grace Kelly 也因救夫顧不得身為 Quaker 教派身分從敵人背後開槍,鎮民們英雄主義作祟,馬上又改變立場把警長當英雄, Gary Cooper 不領情,面露恨意看著鎮民,不削的將警徽丟在地上,帶著妻子揚長而去。

這部發生在兩小時之內的電影,利用幾個橋段來解釋他不受鎮民歡迎的原因,這部片引人深思在於警長 Gary Cooper 雖然贏了槍戰取得美嬌娘,在鎮民甚至觀眾心目中卻不是贏家,個性不苟言笑的 Gary Cooper 警長任內採取高壓統治肅清 Frank 幫派黨羽,從警務來看他是英雄,但是他的酷吏作風導致鎮上人口流失經濟蕭條,酒吧老闆、旅館老闆、消費者、部份鎮民都對他懷有恨意,他的名字甚至成為小孩家家酒槍戰的「壞人」,倒是和鎮上經濟比較不相關的家庭主婦、未成年少年立場傾向支持他。Bill Clinton 提過這是他最愛的一部電影,就以一個政治人物而言,《日正當中》是一部很簡單又很能引發深思的電影。

《日正當中》拍攝於 1952 年,當時除了音樂電影之外並沒有用歌曲當配樂的風氣,俄裔作曲家 Dmitri Tiomkin 做了 Do Not Forsake Me, Oh My Darling 這首歌貫穿全片,1950 年代初觀眾還無法接受把歌曲擺進西部片裡的觀念,因此這首歌一出飽受批評,然而這個觀念隨時間漸漸為觀眾所接受,這首原名 Do Not Forsake Me, Oh My Darling 的歌曲也改名 High Noon 流傳至今,名氣不遜於電影本身。

《日正當中》算是導演 Fred Zinnemann (1907~1997) 的代表作,Gary Cooper 嚴峻的臉加上 192 公分的身高適合演出這個 abandoned by whole town 的角色,當然 Gary Cooper 不是神,在片中他也曾經想逃逸,也因為找不到助手而焦慮,Zinnemann 全片大量用近距離取景來表達每個人的表情,正午十二點決戰前,先特寫鎮上每一個人的表情,最後一個 Gary Cooper 取景更由近而遠,留下左圖這張著名的劇照表達 Gary Cooper 決戰前的孤單。

最近重看這部片才發現更多的蛛絲馬跡:四個反派人物裡最小咖的竟是後來演過知名西部片《黃昏三鏢客》年僅 27 歲的 Lee Van Cleef,《日正當中》這部片也是 Lee Van Cleef 生平第一部電影。另外和 Gary Cooper 消極對抗的副警長 Lloyd Bridge 就是 Jeff Bridge 的老爸!Lloyd Bridge 到了 80 年代也演過不少喜劇片。

Jeff Bridge(L), Lloyd Brid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