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美國 James Cameron 導演的票房世紀大片《鐵達尼號》(Titanic) 上演時,有人提醒我說裡面很多細節參考了 1958 年的英國電影 《冰海沉船》(A Night to Remember) ,過去以為《冰海沉船》就是最原始版本的,直到前不久看到了一部紀錄片才知道原來《冰海沉船》也有一個更原始的參考版本那是 1943 年版 Titanic,現在用 IMDb 關鍵字尋找要用心才能找到這部 1943 年的 Titanic,原來 1943 年這部 Titanic 不是英語片而是德語片,而且是由希特勒 (Adolf Hitler) 主政時期的第三帝國宣傳部長 Joseph Goebbels 主導拍攝的高成本大製作宣傳電影。
這部電影從未進入西方市場,絕大多數以英語系電影為主的國家也不知道這部片的存在!1958 年問世的英國電影 《冰海沉船》(A Night to Remember) 很聰明的利用這點利基,許多佈景很明顯的抄襲此片,例如郵輪大廳、底艙淹水取景等等。
大家對 Hilter, Goebbels 的第一印象就是 1930 年代法西斯政權的領導班子,另一方面這兩人也是 1930 年代的好萊塢影迷,就像他們對人種的審美觀一樣,Hitler, Goebbels 都偏好金髮白皮膚的美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30 年代在好萊塢大放異彩的瑞典女星 Greta Garbo,影迷 Hitler 對好萊塢的某些男明星也展現友好態度,最好的案例就是《亂世佳人》男主角 Clark Gable 1942年以 41 歲之齡從軍發派到 B-17 轟炸大隊擔任機槍手派駐英國,他的影迷 Hitler 立刻將 Clark Gable 和多位將軍同列為「需活抓名單」!一方面表示對 Clark Gable 的尊重,我在想~ 納粹如果能活抓 "The King of Hollywood" Clark Gable 也能給 Joseph Goebbels 拍宣傳片時多一個籌碼。
Clark Gable 擔任轟炸機機槍手 |
1940 年第三帝國拿下荷比盧和法國之後,下一個目標是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在軍事方面的行動我就不再詳述了,在宣傳方面 Joseph Goebbels 腦海裡浮現了一個完美的劇本~
Goebbels 打算拍攝一部以 1912 年英國 TITANIC 郵輪沉船事件為劇本的電影,藉以用 TITANIC 暗示英國目前的現況,這部片基礎劇本如下:
奢華貪婪的英國白星輪船公司由一群不問世俗的貴族所把持,他們在 TITANIC 號初航之行超賣船票並要求加快速度以開往紐約,英國籍的船長 Smith 都毫不思考的全部買單,片裡塑造的第一男主角是德國籍的大副 Petersen,正直耿介的 Petersen 反對這些政策並站出來與船長爭議,在航行的過程中也不斷和船長持反對意見
後來...... 船還是撞上冰山了,頭等艙裡的猶太富豪、英法貴族杯晃交錯之際驚聲尖叫倉皇失措,紛紛自私的拋下親友逃亡,次等艙裡的德國旅客在 Petersen 指揮下井然有序的撤退,當然,還安排了 Petersen 走入底艙救出落單小女孩的片段,俄國裔女畫家 Sigrid 是 Petersen 的前女友,Petersen 在救小孩的過程中也念念不忘 Sigrid 的安全,最後 Petersen 帶著小女孩游泳被救生艇救起和 Sigrid 三人團聚。
劇本在 1940 年中送出,我腦海浮現一幅畫面,Hitler, Goring, Goebbels, Himmler, Bormann 看到這樣的劇本,Hitler 的小鬍子大概忍不住都抖動後笑了,回顧 1938~1940 年的歷史這樣的劇本政治暗示性非常強烈,德俄合作,小女孩有如其他弱國,三方聯合起來對抗 「腐朽不堪奢華貪婪的貴族-英國」,接下來, Hitler / Goebbels 立刻核准這部預計會耗資鉅大的宣傳電影開拍,熟悉電影工業的 Goebbels 指名已拍攝多部納粹宣傳電影的 Herbert Selpin (1904-1942) 擔任導演 。
Hitler, Goebbels 參加 Titanic (1943) 試播典禮 |
Herbert Selpin (1902-1942) 能夠被 Goebbels 看上代表他必有過人之處,1920 年代 曾經受雇於 20 世紀福斯公司的 Selpin 拍的幾部納粹宣傳電影,例如 Die Reiter von Deutsch-Ostafrika (The Riders of German East Africa) 展現了德國產品一絲不苟吹毛求疵的品質要求,但是 Goebbels 可能沒看到 Selpin 除了德國性格之外的另一半,皮膚黝黑愛好運動,個性隨意近人的 Selpin 另一半的性格倒有點像南歐的義大利人,說話隨便、容易相信別人,衍生的問題就是他在要求電影品質的同時不擅於控制預算,在戰爭時期沒顧慮到國家的總體層面,總是提出一大堆讓 Goebbels 頭痛的技術協助要求。其中最讓 Goebbels 頭痛的一條是要求德國海軍支援排水量 27000 噸的郵輪 Cap Arcona 號以及不計其數的臨時演員拍攝幾個關鍵橋段,Goebbels 想到電影王國的願景只好心裡一橫,在巴巴羅薩行動發動後已經勒緊褲帶的 1942 年同意支援 Cap Arcona 號,希望畫龍點睛拍出他 1940 年夢想中的那部電影。
男主角 Petersen (Hans Nielson 飾演) 尋找落單小女孩 |
到了 1943 年 5 月這部花費 400 萬馬克 ~ 第三帝國史上耗資最大的電影終於殺青了,這個時候二戰局勢跟 1940 年 8 月已完全不同,美國參戰、偷襲盟友蘇俄導致反目成仇、英國不再是戰場孤兒,1943 年初的史達林格勒之戰逆轉歐洲戰場氣勢,此時第三帝國境內已不再是 1940 年 Hitler 對 Albert Speer 發下的豪語「敵軍飛機永遠不會出現在柏林上空」,1943 年的第三帝國除了飽受物資缺乏之苦更要忍受盟軍的密集轟炸。
導演 Herbert Selpin |
這部片還有一個插曲是導演 Herbert Selpin 要求甚嚴卻不善控制預算,可想而知必定惹火宣傳部以及戰時軍方的配合人員,加上他口不遮欄的個性在戰時多次外洩這部片的「機密」,Herbert Selpin 的災難必然來臨,拍攝過程中他最信任的好友 Walter Zerlett-Olfenius 成了政府監視他的工具,向 Gestapo 密告他批評軍方、手腳不乾淨、與女星有染等罪狀,果然沒多久 Selpin 就以不當批評政府為名遭 Gestapo 逮捕,在 1942 年以 40 歲之齡辭世,死因有自殺說以及絞刑說兩種。
這部片 1942 年 8 月起改由宣傳部指派的 Werner Klingler (1903-1972) 接手拍完。
在 1940 年代沒有特效,沒有動畫,Herbert Selpin 堅持用模型船塢加上部分採用真人真船完成拍攝,前面提過這部片花了400 萬馬克,後人估計約等於一億八千萬美元,這部受爭議的巨資電影 1950 年短暫的在東德、西德上映,低調的德國人也不願再提起這部電影,這部片的負面人物 ~ 也就是向 Gestapo 密告好友的 Walter Zerlett-Olfenius 在 1947 年因誣告罪遭判刑四年,並且終生不得在德國電影業工作。
從此結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