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海鷗 Seagull

先點播這首歌當背景音樂 : 海鷗, 劉德華主唱

我對鳥是完全的外行,因此找其他網友鑑定,這叫做白腹鰹鳥 (Brown Booby)

這一種則是藍臉鰹鳥 (Masked Booby)






前幾天和家人一起搭寶瓶星號去沖繩, 石垣島渡假,清晨在船首發現上百隻的海鷗隨著船前進,如果發現魚群牠們就集體衝入水中覓食,沒有魚群時就跟著船前進,海鷗的飛行速度讓使用 DC 相機無法拍照,就算你有 DSLR 若沒有適當的長鏡頭績效也有限,只剩下幾個帶著長鏡頭的人表演了

我發現拍高速飛行的鳥是很有趣的學習,他的切線速度根本無法定格拍攝,更無法採用自動對焦,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先在旁邊觀察海鷗的飛行途徑,我用範圍夠大的 Sigma 70~300 mm 長鏡頭對著遠方「有可能飛過來靠近你的海鷗」,用手動調整焦距跟著牠,直到最適當的位置按下快門,就因為高速飛行使得 90% 的照片都無法精確對焦,就因為這樣,如果能拍到幾張海鷗特寫照片,那滿足感絕對勝過靜物攝影。

前面那首歌是一位和我一起拍的 65 歲前輩不時哼著的一首老歌,我小時候有印象但早已忘記,前幾天的偶然機會又聽到了。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Dana Wynter (1931-2011)



演過《六月六日斷腸時》(D-Day the Sixth of June) 女主角的德裔女星 Dana Wynter 病逝,Dana Wynter 實際上是一個純血的德國人,1931 年在德國柏林出生,經歷過二戰的黑暗期,1947 年她父親受雇到南非擔任軍醫,娶了英國籍第二任妻子,再決定把 16 歲的 Dana Wynter 接到南非成長,因此在敘述諾曼第登陸戰的《六月六日斷腸時》裡,操著純正英文腔調的 Dana 演的是英國軍官的女兒。

不過黑髮的 Dana Wynter 外型並不特殊,不是那種第一眼就能讓人難以忘記的女星,後來她大多數參與電視影集的演出,我對她另一個印象是前不久 Cinemax 播的大堆頭災難片《國際機場》(Airport) 裡,她飾演堅持要跟機長 Burt Lancaster 離婚的怨妻。

Dana Wynter 曾經在 1983 年應新聞局邀請來台訪問。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Mexico folk misic - La Golondrina


最近 Cinemax 上在播《日落黃沙》(The Wild Bunch) 這部經典西部片,我突然想起怎麼沒想過要買這部片的 soundtrack?上網一查發現《日落黃沙》的電影原聲帶奇貨可居至少 US:100 起跳,這部片的配樂由大多從事電視劇配樂的 Jerry Fielding 作曲,曲風很類似同時代的 Bullitt, Planet of Apes

The Wild Bunch Theme


不過電影裡最迷人的音樂是一首原創於 1883 年由 Narciso Serradell (1843-1910) 作詞曲的墨西哥民謠 La Golondrina (The Swallow),歌詞大意是飛行的燕子渴望住所的意思,《日落黃沙》片中 William Holden 等人在墨西哥夥伴 Angel 家鄉過了一段安定生活之後,離去時墨西哥族人唱著向他們送別。

這首民謠在 20 世紀經由西班牙人/美國人傳播成為知名音樂作品,甚至另出現了英文版, 德文版, Nat King Cole, Placido Domingo, Nana Mouskouri 等人都翻唱過。

不過我建議還是要聽最原始的墨西哥民謠版:

1。《日落黃沙》片中的版本

2。墨西哥民謠版



因為這篇文章也意外聯絡上一位塞爾維亞籍的朋友, 他收集了 850 個版本的 La Golondrina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1982 年金馬獎頒獎典禮


電影界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會」——金馬獎系列活動,已在頒獎典禮閉幕後圓滿結束。緊湊、平實、流暢,是今年頒獎晚會的最大特色,博得與會中外人士一致佳評。

金馬獎活動是行政院新聞局為鼓勵國內優秀電影工作者,並提升國片水準而舉辦的活動,於三年前擴大舉行,今年是第十九屆,繼續朝著「藝術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目標邁進。主要活動包括國際影展、六十年代國片名導名作展、外賓專業性演講,及最受矚目的金馬獎頒獎典禮。

今年應邀參加金馬獎活動的主要外賓有英國倫敦衛報記者兼影評人德瑞克.馬坎(Derrick McCaine),美國影藝學院執行長詹姆士.羅勃茲(James Roberts),休士頓國際影展主席韓特.鐸德(Hunter Todd),美國影藝學院理事約翰.愛迪森(John Addison)和沃德.史考特(Walter Scott),以及影星瓊芳登 (Joan Fontaine) 和霍斯勃齊赫 (Horst Buchholz) (左圖)。

新聞局局長宋楚瑜表示,金馬獎外賓都是影劇界具有高知名度的人物,邀請他們來華訪問,讓他們透過拜會、參觀、遊覽、座談等活動,增加對我國的認識,等他們回國後,必能將中華民國進步蓬勃的實況告訴更多國際友人。

多元化的目標與效益

今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於十月廿四日晚間舉行,新聞局長宋楚瑜曾在晚會舉行前發表書面祝詞。

宋局長說,近幾年來,由於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也受到嚴重威脅,以致國片在資本回收和利潤的賺取上不盡理想。不過儘管如此,電影界仍有不少具有遠見之士,繼續為維護國片的命脈而全力以赴,這種為藝術獻身的精神,令人敬佩。

宋局長指出,今天電影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好的電影具有寓教於樂及安撫、慰藉苦悶的心情,啟發、教育有待成長的心靈,傳承、闡揚傳統文化的功能。

正因電影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宋局長期望電影從業人員在追求利潤時,也能秉持藝術良知,在提供娛樂中,給予社會大眾正確的啟示。這也就是金馬獎活動年年舉辦的目的。

改居協辦地位,仍全力推動與支持

宋局長強調,金馬獎是為電影界舉辦的,應由電影工作者共同參與策畫與執行。新聞局也一直希望將金馬獎活動轉移給電影界自行舉辦,今年已朝這個目標邁進一大步。在行政工作上,由十個電影團體和新聞局聯合組成金馬獎工作委員會;在頒獎典禮的節目安排方面,也由各入圍影片公司協力完成。相信在民間與政府合作下,金馬獎活動會辦得更理想。

今年的頒獎典禮由於事先策畫周詳,及每個環節密切配合,輿論以為,比往年進步很多。有些外國採訪團甚至表示,今年的頒獎典禮比亞洲影展辦得更出色。第二度來華參加金馬獎盛會的美國影藝學院執行長詹姆斯.羅勃茲,以「十全十美」稱讚今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

羅勃茲和另一位外賓史考特(影藝學院理事)同聲讚揚典禮中一支由擂鼓和開合摺扇編成的舞蹈,中國風味十足,令他們眼界大開。這支名為「金馬奔騰、鼓聲雷動」的舞蹈,為典禮揭開序幕。

接著,男女主持人蔣光超及胡茵夢登場。蔣光超今年是第三度主持頒獎典禮,他身著禮服,成熟穩重。胡茵夢著閃亮露肩西式禮服,長發往後高束垂辮,在刻意妝扮下,顯得艷光照人。

言簡意賅,節目緊湊而流暢

言語精簡是今年主持人的最大特色,兩位主持人稱職的表現,使得典禮步調緊湊。節目一開始,蔣光超說:「金馬獎盛會是電影工作者血汗與智慧結晶的呈現。」胡茵夢則以「為了爭取金馬獎榮譽,台港兩地影人才有共同努力的目標」為典禮開場白。

首先由孫越、沈殿霞頒發最佳女配角獎。今年頒獎人的搭配都經過精心設計,孫越和沈殿霞兩位喜劇演員一出場,即為會場帶來一份喜感。外號「肥肥」的沈殿霞,以「超級巨星」自喻,博得全場觀眾會心一笑。

最佳女配角得主是葉德嫻,她在「汽水加牛奶」一片中飾演一位邋遢的妓女,劇中角色與她明媚的真面目判若兩人。

和唐寶雲一同頒發最佳男配角獎的王,是去年最佳男配角獎得主。王過去廿多年一直旅居國外,近年來回到國內影劇圈發展。他說:「我雖稱不上是『葉落歸根』,但真高興能經常聞到祖國土地的芳香。」

++++++++++++++++++++++++++++++++++++++++++


今年(1982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將外賓的介紹和訪問部份,穿插在中場,一反過去在場末才進行的作法,能調劑頒獎的緊張氣氛,一般反應相當良好。而且,在訪問前各播放一段來賓瓊芳登 (Joan Fontaine) 和霍斯勃奇赫 (Horst Buchholz) 主演的名片片段,以加深觀眾印象,構想也很不錯。

美國影藝學院院長羅勃茲是會場貴賓之一,他接受主持人胡茵夢訪問時,首先以中國話「你好嗎?」問候全體觀眾。他稱讚金馬獎活動的成就,並公開歡迎國內派代表參加奧斯卡頒獎活動,與提出作品參加奧斯卡外語片的角逐。

曾以《深閨疑雲》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瓊芳登表示,在中華民國度過她的生日,是她覺得最快樂的事。頒獎典禮的前幾天,主辦單位曾特別訂購一個有「噴水池」模型的三層蛋糕,慶賀瓊芳登的生日。 (「噴水池」的英文「fountain」,和瓊芳登的姓諧音。)

《春江花月夜》、《豪勇七蚊龍》的男主角霍斯勃齊赫 (註 : 他晚年最有名的一次演出是 : 義大利片《美麗人生》裡那個德國醫生)則表示,他希望下次能有機會再到中華民國訪問,並學會說中文,而不像羅勃茲只會講一句「你好嗎」。

Joan Fontaine (1917~2013)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Sidney Lumet (1924~2011)


又一位大師級導演辭世,曾經導演過《十二怒漢》(12 Angry Men)、《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大審判》(The Verdict) 等知名電影的 Sidney Lumet 以 87 歲之齡辭世,我印象中他在 80 年代仍相當活躍,那時他是一個相當有聲望的導演,每次作品都有大明星參加演出。

後來才知道他最有名的傳世作品《十二怒漢》卻是他年僅 33 歲時的處女作品,也因此想到 Sidney Lumet 我的直覺印象不是 80 年代那些明星而是《十二怒漢》裡的黑白劇照。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宮城・気仙沼沖で救助の犬、飼い主と再会


宮城県気仙沼市の沖合約1・8キロの海上で漂流していたところを、津波から3週間後に救助された犬が4日、名乗り出た飼い主の元に戻った。飼い主は「これから絶対離さずに、大事に飼う」と喜んでいたという。 詳見原文

Tsunami reunited with owner in Japan

中文報導 : 日本東北大地震時被海嘯沖到海面,隨著房屋殘骸漂流三週後奇蹟獲救的小狗,四日終於與主人歡喜大團圓。一名五十幾歲的婦女,四日來到動物收容中心領回愛犬,「奇蹟生還狗」的真實身分是兩歲混種母狗「潘(音譯)」,看到主人時不停地搖著尾巴,還像個撒嬌的小女孩般依偎在婦人懷抱。

小潘是在四月一日下午被海上保安廳直升機,在離岸一.八公里的海面上發現後救起。由於地震發生在三月十一日,距離小潘被發現的四月工日,整整過了三週。雖然無法確定小狗在海上漂流的時間,但不僅日本媒體將小潘的生還視為奇蹟,連國際媒體也大幅報導。



養過狗的人才能體會這種驚喜,這位狗主人真是幸運!

我家養了 13 年的寶貝西施犬 nonno 在 2005 年 12 月不告而別,當時適逢寒流,我老媽外出找了一星期也哭了一星期,她停止尋找那一天我夢到被我找到了,凌晨 4:00 醒來發現是一場空!不過從那天起我也比較釋懷了,因為 nonno 來找我告別了,nonno 就像其他老狗臨終前一樣躲起來了,不願意讓主人看到。

半年後,五一勞動節地方上有個流浪狗認養的活動,我才發現我老媽還不死心還在找 nonno!

非常恭喜這位主人,希望這個故事也能給日本更多正面的鼓勵,一個日本獨有而好萊塢無法複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