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汐止杜月笙墓園

我有個朋友和我同齡,兩人從 9 歲認識至今,他才 30 幾歲就已經是癌症末期病患,聽力、味覺、消化系統都已退化,走路也需要人攙扶。最近他自認來日不多,忽然指名想到我家泡茶聊天,他的味覺已經無法感受茶香,就只是很懷念以前 3~5 人在我家喝茶的氣氛,有塌塌米,有音響,有近千片的 CD 可以挑選。

他生命強韌,已經比醫生估計的多活的近兩年,他把這兩年視為上天的禮物,收起過去的輕浮,加上行動漸漸不便,這兩年大多在家上網看一些以前不會關心的知識,昨天他提到的統計是「一個人往生之後,後人的掃墓行為平均只會持續8年」,因此他自己選擇火葬,自己和靈骨塔接洽位置,反對家人主張的土葬。

昨晚送走他之後,百感交集,或許不是最後一次見到他,但肯定是他最後一次來這裡和我泡茶聊天。

今早清晨六點醒來,他昨天那句話讓我連想起一個人: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我很喜歡看中國近代史的書籍,杜月笙是絕對不容缺席的要角,比起毛澤東、蔣介石的「臘肉館」人氣不斷,杜月笙 1951 年病逝於香港卻長眠在他生前從未涉足的台灣,我聽說過他墓園就在汐止我住處附近,我在汐止住了八年卻從未去過,因此決定早上去找到杜月笙墓。

左邊是一所國小,一個青幫老大的長眠地唯一的指示牌竟然是掛在學校的牆上。

從小學旁邊的小路進入,寬度只容機車和徒步。

注意到地上有一個小小的石碑寫著「杜墓界」,看起來是杜月笙墓建於 1951 年,這所國小成立在後,因此墓園必須立界以防工程越界。

往上看果然可以看到一個清楚的墓園。



一代梟雄就長眠在這個相當「平民化」的墓園裡,最近幾年中國觀光客倍增,蔣介石長眠的慈湖是中國觀光客必去的景點,但是中國觀光客甚至台灣的導遊可能都不知道杜月笙的墓園也在台灣。

往下看另一個墓是杜月笙五房妻妾之一的京劇名伶姚谷香,他們兩人就在這裡每天聽小學生喧鬧。

人生有如滄海一粟啊!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我的捷安特

最近幾年掀起腳踏車運動風潮,慢跑對膝蓋傷害太大,騎腳特車的魅力就在耗能量適中,比較不會造成重傷害,大概五年前我就買了一部 21 檔的運動腳踏車,後來因使用頻率不高,優先給住在鄉下的老爸使用。今年買了一部更精良的 GIANT 27 檔腳踏車。

今年十月有機會第一次長途旅行。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1998 年在香港拍的照片

最近把我 1998~2003 年在京都、大阪、北京、重慶、都江堰、香港、澳門、峇里島、上海、寧波、鎮江以及台灣各地拍的照片共 20 捲全部拿去 scan 存檔,當時我是使用 98 年購買的 Canon EOS 500 傳統相機加上唯一的 Kenko 變焦鏡頭到處拍的照片,到了晚期這個鏡頭似乎有點潮濕,2003 年已經除役不用。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Fred Crane (1918~2008)

在歷史名片《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裡飾演 Tarleton 兄弟之一的 Fred Crane 去世,年 90 歲,我套用一段關於他的介紹文章:

弗萊德‧克萊恩出生於新奧爾良,出演《亂世佳人》之前他並不是一個演員。他是陪著自己的表弟去面試,結果憑借著南方口音被選角導演相中,扮演了片中 “塔爾頓兄弟”(Tarleton) 中的弟弟“布倫特‧塔爾頓”(Brent Tarleton)。扮演哥哥“斯圖特‧塔爾頓”(Stuart Tarleton) 的則是後來在電視劇中扮演超人的著名演員喬治‧里弗斯(George Reeves)。

儘管在《亂世佳人》中他並沒有很多戲份,卻是第一個亮相並說出台詞的角色,在開場戲中他和喬治‧里弗斯圍著費‧雯麗 (Vivien Leigh) 扮演的“郝思嘉”(Scarlett O'Hara) 爭獻殷情的場景很多觀眾仍記憶猶新。

《亂世佳人》之後,克萊恩在1949年出演了“Cisco Kid”系列電影《快樂朋友》(The Gay Amigo),60年代他活躍在電視熒屏上。另外,他還在洛杉磯做了40年的電台古典音樂節目。

離開娛樂圈後他和妻子定居在亞特蘭大,並開辦了一家特色旅店名叫“塔爾頓橡樹莊園”,房子是19世紀的,名稱則來自于他當年在《亂世佳人》中扮演的角色。不過在去年他賣掉了自己的產業。


Fred Crane (Left), George Reeve (Right)

這張照片裡面 Fred Crane 是左邊這位,右邊是飾演他哥哥的 George Reeves (1914~1959),Crane 和 Reeves 因為這部片成為好友,George Reeves 飾演第一代的超人,到了 1959 年卻因槍傷身亡,他的案件以自殺結案,謠言卻始終不曾停止,例如 Fred Crane 就不相信他會自殺,最近幾年好萊塢甚至以 George Reeves 的故事拍了電影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列寧在1918》(Ленин в 1918 году)

每次我到中國境內就會想一個問題,這裡有哪些東西是台灣買不到的?其中有一大項是書籍類,因此新華書局是我每次到中國各城市必去的地方,幾年下來也買了一些早年台灣不能放映的電影或紀錄片以滿足我的好奇心,這次買了蘇俄在 1935 年拍的黑白電影《列寧在1918》(Ленин в 1918 году)。封面是有人帶了一個小女孩走近列寧的辦公室裡,列寧為了安撫她拿筆給她作畫,這個小女孩畫了房子和鳥,最後列寧開玩笑說她畫得一點也不像,卻無意間發現小女孩是一個孤兒,心情也從戲弄轉為同情。

現在看這類的電影有點囧,連中國年輕一輩都不想看,內容對照一下我小時候看的右派電影可以體會 1890~1945 年間是一個缺乏溝通的年代,製造敵人成了每一個政府的要務之一。

對照一下現在的奧運,真的慶幸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

Evelyn Keyes (1916~2008)

1939 年在電影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飾演女主角 Vivien Leigh 妹妹 Suellen 的資深女演員 Evelyn Keyes 因子宮癌以 92 歲高齡辭世。

她在《亂世佳人》的角色 Suellen 和積極外向的 Scarlett 形成強烈對比,他的未婚夫 Frank 被 Scarlett 設計搶走,我印象最深的是 Frank 死後,當她知道 Scarlett 又改嫁給 Clark Gable 飾演的 Rhett Butler 之後,她氣得說:Scarlett 已經嫁三次了,而我卻要變成老處女了!實際生活裡 Evelyn Keyes 非常爭氣!她結過四次婚!比 Vivien Leigh 還多兩次!其中第三任丈夫是名導演 John Huston。

Evelyn Keyes 童年在亞特蘭大長大,1936 年先認識名導演 Cecil B DeMille 在《大海賊》(The Buccaneer) 裡演個小角色 ,1938 年外借給 MGM 演過《亂世佳人》之後,1941 年她和哥倫比亞公司簽約星運不佳,這時的哥倫比亞公司只能算是一家二線電影公司以 B 級片為主,因此 Evelyn Keyes 在 40 年代沒留下甚麼代表性的作品但是她還演過,到了 1956 年在瑪莉蓮夢露主演的《七年之癢》裡擔任第一女配角,算是她除了《亂世佳人》之外較具印象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