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McKenna (1913~1964) 是一個退伍的海軍士官,1930 年代曾經在中國服役兩年,1962 年他用一則 1926 年中國長江流域的虛構故事寫了一部小說
"The Sand Pebbles",當時美國面臨是否要進一步捲入越戰的議題,這部具有反戰意味的小說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暢銷名著,並獲得年度 Harper's Prize。
1965 年剛拍完《真善美》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
Robert Wise (1914~2005) 本身就是一個東方迷,他看上劇本想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他預感這將是一部經費非常驚人的電影,提案被聯美 (United Artist) 公司拒絕之後,他說服了剛剛因為《
埃及豔后》賠了大錢的福斯公司少東
Richard Zanuck (1934~2012)進行投資。
1965 年 11 月 22 日全團 170 人抵達基隆,準備在台灣和香港拍攝。卡司方面,Robert Wise 選定剛因為《第三集中營》走紅的男星 Steve McQueen 擔任男主角,第一男配角原定由 McQueen 在《
豪勇七蛟龍》片裡的好友
Eli Wallach 飾演,開拍前被導演臨時換角,由後來轉型成為《甘地》導演的英國男星
Richard Attenborough (中譯 : 李察艾登布祿) 接手,女主角是年僅 19 歲的玉女
Candice Bergen (中譯 : 甘蒂絲柏根),重要演員還有在《
第一滴血》裡飾演 Rambo 長官的
Richard Crenna,雖然故事發生在中國內地,戲份最多的兩個東方演員的是日本男星岩松信 Makoto Iwamatsu (1933~2006) 和現已因為
艾曼妞系列情色小說歸化法籍的泰國女星 Emmanuelle Arsan,1965 年底拍攝團隊正式開拔到台灣和香港,台港兩邊影壇早已仰慕 Robert Wise 的大名,視為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
華裔演員戲份最多是現仍相當活耀的秦沛,同門的姜大衛則擔任幕後武術指導。台灣參與演員裡唯一掛名的是當時年紀近 70 歲的王大川 (Henry Wang) 先生,另外還有童星巴戈和張允文,加上電視演員上官亮,其他臨時演員高達 1500 人。台灣並提供 Robert Wise 最重要的資源 - 取景,我觀察有淡水碼頭、迪化街、龍山寺、板橋林家花園、基隆港等地被電影取景。
這部片背景發生在 1926 年美國砲艇 USS San Pablo 上,這艘老舊砲艇利用滿清時代簽訂內河航行權得以行駛於揚子江上,因諧音被船員暱稱為「Sand Pebbles」(鵝卵石砂礫),1926 年也就是蔣介石發動北伐時,適逢知識分子發起的
非基督教運動遍及全中國,導致中國民族主義高漲加上共產黨雛型出現,船在長沙附近受到左派和右派的示威抗議要求美國人滾出去。
故事主軸隨著 Steve McQueen 飾演的機械士 Jake Holman 前進,用這艘船生態暗喻美國種族隔離制度一樣,兩個最重要的中國人,一個耆老負責和岸上溝通,一個領班負責讓船引擎發動,即使艦長也不能過問甲板下的一切,由非科班出身的中國領班以絕對的權威管理下屬,直到某日老領班意外喪生後,機械背景的 Holman 執意打破「潛規則」堅持提拔最年輕的苦力 Po-Han 傳授船泊機械原理並以水手規格對待,可預知此舉遭到美軍水手和中國耆老反對,Holman 此舉有如打開潘朵拉之盒,從此船上災難不斷,Holman 成為眾迷信水手和中國苦力憎恨的對象。
另外次要的主題還有 Richard Attenborough 飾演的愛爾蘭裔水手和中國妓女 Maily 之戀,另外有立場偏向蔣介石的美國傳教士父女,創辦了「China Light」中學,而且反對美軍的作為。
1927 年爆發寧漢分裂以及上海大屠殺,共產黨勢力漸成雛型,蔣介石、汪精衛、共產黨三方面都樂於以仇外來轉移焦點,這時中國境內的外國人成為攻擊焦點,從 San Pablo 的立場也轉移了船員和 Holman 間的內鬨。
最後一場戲艦長和 Jake Holman 等人前往援救傳教士父女時卻遭到拒絕,軍人和宗教立場出現衝突
傳教士問艦長 "你的 Flag, Pride 到底代表什麼?
為什麼 Flag, Pride 就容許你殺我的學生"
然而中國軍隊一趕到,子彈一視同仁,全都難逃劫數,最後 Steve McQueen 接下斷後的工作,這段劇情與《戰地鐘聲》極為相似,Steve McQueen 完成任務後遭到狙擊手槍殺,他嚥下最後一口氣時的喃喃自語相當經典:
"I was home... What happened? What the Hell happened?!!"
為什麼在這裡?為什麼和陌生的中國人有這麼深的仇恨,最後這一段劇情讓我想起另一部反戰經典作品《
現代啟示錄》。
《
聖保羅砲艇》(
The Sand Pebbles) 在 1966 年問世時被視為反戰電影,評價甚高,在奧斯卡金像獎獲得 8 項提名,原先屬意名氣更大的 Paul Newman 擔任男主角,靠《第三集中營》成名的 Steve McQueen 知道劇本後自薦演出,他表示「熟悉機械又顯得孤癖,這樣的個性非我莫屬」,大多演出英雄式動作片的 Steve McQueen 也靠此片獲得唯一的一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當然!這部片也被認為他畢生的代表作,後來在《第一滴血》裡飾演 Rambo 長官的 Richard Crenna 飾演立場矛盾的船長,演技鋒芒不輸 Steve McQueen,全片展現的擔當令人動容,不過當年被提名最佳男配角的是飾演 Po-Han 的日本男星岩松信。
這部電影當年來台拍攝也傳出了相當多的故事,前面說過國營的中影出面全面協助,像上圖是戲份相當重的「長沙」在淡水拍攝。
在片頭只出現幾個景的「上海港」在基隆火車站前的小艇碼頭拍攝,當年拍攝團隊稱呼基隆為
「多雨的哈瓦那」。
Steve McQueen 向童星巴戈買籠鳥送給 Candice Bergen,Bergen 卻把鳥直接放生,可以看出這幕戲的背景是龍山寺。
美軍在長沙街上遭到居民丟擲穢物,拍攝地點在現大稻埕的迪化街。
即使台灣和香港全力支援,這部片的拍攝過程並不順利,Robert Wise 1965 年來台遇到台灣最多雨的冬季,拍攝團隊在香港花 20 萬美元訂作吃水特別淺的 San Pablo 號,被戲稱為「福斯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道具」,找來一位曾在海軍服役的華裔苗先生隨船提供技術協助,由於必須在香港和台灣兩地間來回拍攝取景,在海上遇到風浪太大的問題,到了淡水河又遇到水深不足的問題,另外國民黨政府拒絕提供協助,Robert Wise 為了取幾個景必須從澳洲運來T型古董車,拍攝經費遠超過預估值。Robert Wise 一度想放棄拍攝,到 1966 年 5 月終於完成在台港的外景,進度比預計慢了兩個月。有道是「天威難測」,這部中影全力支援的電影竟也成為新聞局的黑名單。
1966 年之後,劇本發生地點中國發生驚天動地的「文化大革命」,一次比 1920 年代更嚴重的排外風潮。只要回顧這部禁片的歷史就可以衍生出稍許感受,美國人從這部片看到最多的主題是「反戰」,從我看到的是 20 世紀天朝威信破滅時,中國知識份子難以接受落後的事實,還得以木造烏篷船, 舢舨和土製火炮力抗外國人,有如唐吉軻德力戰風車般悽涼,從大歷史看起來,最後終不敵西方文明的力量。
這部片 DVD 在台灣一直未見發行,但香港已經有雙碟版問世,另一片拍片花絮相當精彩,除了可以窺視 1965 年時台灣街道影像,也訪問了准許此片拍攝的重要人物 - 福斯公司少東 Richard Zanuck, 導演 Robert Wise 演員 Richard Attenborough, Candice Bergen 以及隨 Steve McQueen 來台長住的妻子 Neile Adams 等人,Neile Adams 的訪談最為精彩,對軍事強人統治下的戒嚴國度頗有抱怨,批評相當犀利。
Robert Wise 表示當時拍攝團隊看到劇本時都很震驚,很多人這時才知道自稱自由民主的美國到了 20 世紀還在世界某地扮演類似殖民者的角色,Candice Bergen 形容就像讓外國船艦開進密西西比河,然後向兩岸居民開火的情景,Robert Wise 認為這劇本是一齣「發生在東方的悲劇」
配樂要求是主題簡單但是要描述出那種「東方悲劇」的意境,當時 36 歲的 Jerry Goldsmith 有緣認識與 Fox 合作多年的配樂大師 Alfred Newman 進而接下這個當年福斯公司極度重視的巨作,Goldsmith 研讀原著小說經過掙扎後成功的表達出這樣的意境,主旋律後來甚至被改編成一首歌
And We Are Lovers。
30 年後 1997 年 Varese 這家公司邀請 Jerry Goldsmith 和水準極高的 Royal 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 重新灌錄這部電影的配樂,身為這部電影忠實影迷心底很慶幸 Varese 曾提出此案。
Sand Pebbles Soundtrack
Robert Wise (1914~2005)
Richard Attenbotough (192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