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關於 Audrey Hepburn 成名前的二三事



小時候我一直搞不清楚神秘已經息影的女星「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1929~1993) 到底是那一國人?跟年輕一代比較~她對我來說還不算是書上的歷史人物,在她辭世的 1993 年之前,1986 年看到已息影的她出乎意料的出現在電視上擔任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人 帶來一陣驚喜,1989 年託 Gregory Peck 獲奧斯卡終生成就獎之福,我有機會在羅東東一戲院看到 Gregory Peck 和 Audrey合演傳說中的經典名片《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重新上映,這樣的經驗可以拿來向年輕一輩炫耀一番。

Ella Van Heemstra & Audrey Hepburn
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1929 年出生於比利時境內,在她傳記中篇幅不多的父親 Joseph 是英國人,是一個英俊卻沒有正當職業的英國人,為了沾上貴族之氣離婚後改娶 Audrey 的母親,母親 Ella Van Heemstra 看名字就知道是荷蘭貴族後裔,外公當過 Amsterdam 市長,Audrey 出生時健康不佳差點因百日咳送命,她有限的童年記憶裡只記得父母關係緊張,養成 Audrey 害羞稍顯孤僻的個性,最大的心願就想當個芭蕾舞者,家境富裕的母親決定把她送過海峽到英國貴族公學校寄讀以學習英文並適應團體生活。

1930 年代是法西斯主義盛行的年代,當時英國頭號的希特勒追隨者 Oswald Mosley 正好是赫本父親的好友,Audery 父母都加入了 Mosley 創辦的 British Union of Fascists (BUF),1935 年兩人曾經在慕尼黑和希特勒共進午餐,母親 Ella 或許只是給 Mosley 一個人情,父親 Joseph 以及背後親戚都是 100% 的狂熱法西斯主義者,

1939 年 9 月納粹德國宣布進攻波蘭,英法基於條約必須向德國宣戰,Audrey 的父母認為英國即將淪為戰區,母親 Ella 根據經驗判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宣布為中立國的娘家荷蘭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因此她要求女兒一起避居荷蘭,1940 年 Joseph 趕到英國將女兒 Audrey 送上飛機回荷蘭,自己選擇留在英國跟隨 Oswald Mosley,Audrey Hepburn 晚年接受訪問說這場景有如《北非諜影》最後那一幕,對接下來遭受戰爭飢餓之苦的 Audrey 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

讀過二戰史看到這裡難免一陣苦笑,母親的判斷只正確了五個月,1940 年 5 月德軍就不顧國際協定閃電進攻荷蘭! 錯估戰情過份樂觀的荷蘭一週後宣布投降,納粹開始搜刮荷蘭境內物資使得民眾陷入糧食貧困時期,剛開始身為貴族之後的 Audrey Hepburn 母女還能挺住,1942 年開始遣送荷蘭境內猶太人到東歐集中營,之前提過從德國避居荷蘭的《藍天使》男演員 Kurt Gerron 即為案例之一,Audrey Hepburn 雖無猶太血統但親眼目睹遣送過程,加上她任職法官助理的舅舅因參與抵抗活動遭槍決,對一個 13 歲的小女孩都是非常殘酷的折磨,能通英文的 Audrey 數次騎腳踏車擔任地下組織的聯繫工作。

1944 年蒙哥馬利將軍發動代號「市場花園」軍事行動失敗,Audrey Hepburn 此時就住在此軍事計畫主戰場安恆 (Anhem) 附近,納粹將仇恨發洩在地方民眾身上,這一年冬天也成為荷蘭近代史上最黑色的「飢餓之冬」(Hunger Winter ) 時期,據統 1944 年底計有 450 萬人陷入饑荒狀態,18,000人餓死,除了飢餓,寒冷又是另一大課題,民眾偷拆電車枕木回家當柴燒,即使出身貴族的 Audrey 也淪為疾病和飢餓的俘虜,一直撐到 1945 年 4 月盟軍反攻才解除「飢餓之冬」饑荒期,但 Audrey Hepburn 已經被黃疸和肺癆所困體重嚴重不足。Audrey Hepburn 提到「飢餓之冬」的恐怖回憶讓她隨時感念聯合國戰後提供的救助行動,也成為她晚年主動「應徵」聯合國親善大使致力於改善窮困國家兒童生活的動力。

Hepburn and Colette
話回到 Audrey Hepburn 身上,經過數年調養之後,1948 年 19 歲的 Audrey Hepburn 想去倫敦報考芭蕾舞蹈學院,到了倫敦她發現經過戰爭折磨之後,體能和觀念早已不如長居倫敦的英國人條件如 Margot Fonteyn (1919~1991) 等,因此她落選了!Audrey Hepburn 找到的新工作就是在電影裡演一些龍套角色,這角色小到 IMDb 上面都沒有記錄。

1951 年法國女劇作家 Colette (1873~1954) 創作了她最有名的代表作《金粉世界》(Gigi) ,想要幫這齣劇找一個天真、眼神如精靈般的女主角,在蒙地卡羅一眼看上正在當地拍法語片 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 小演員 Audrey Hepburn!Colette 這次決定成了影響 Audrey Hepburn 一生最重要的舉動,除了讓養息三年 Audrey Hepburn  獲得演出機會,更將她第一次介紹給美國的觀眾,不過還不是西岸的 Hollywood 而是紐約的 Broadway!

歷經戰亂的 Audrey Hepburn 有著好萊塢女星無法相比的貴族氣息,她一生沒有進行整容、隆乳、牙齒矯正等小手術,1951 年當她第一次到達美國東岸的紐約時,西岸的 William Wyler 導演一眼就看上 22 歲的 Audrey 勢必撼動好萊塢生態,然而 William Wyler 導演手上沒有現成的方案上門,加上 Audrey 剛剛和 Broadway 簽下《金粉世界》(Gigi)  的演出合約,也只能乖乖等合約結束才能進一步動手。

1953 年 Paramount 公司看過她拍的試鏡片之後和 William Wyler 持完全相同的意見,認為她有一份美國女演員缺少的天真和善良,為了要介紹她給美國觀眾,專為她設計以歐洲為背景的劇本,也就是她在美國的第一部作品《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就這樣開拍了。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