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Paulette Dubost (1910~2011)


上圖是一張 1939 年法國電影《遊戲規則》(La règle du jeu)的劇照,左邊是在片中客串一角的法國大導演 Jean Renoir (中譯為尚雷諾),右邊是片中第二女主角飾演女僕 Lisette 的 Paulette Dubost,剛剛以 101 歲之齡辭世。

Paulette Dobust 外型比較適合演出女配角,1939 年時沒有人想到片中不起眼的女僕 Lisette 成了法國影壇的長青樹,從 1931 ~ 2007 演藝生涯長達 76 年,只要唸得出名字的法國明星,都曾經和 Paulette Dubost 合作過,Annebella, Charles Boyer, Jean Gabin, Marcel Dalio, Jean-Paul Belmondo (楊波貝蒙), Alain Delon (亞蘭德倫), Philippe Noiret, Brigitte Bardot, Catherine Deneuve ...... 幾乎我們想得出名字的法國明星都跟 Paulette Dubost 同片演出過,甚至她在 1999 年還曾跟張曼玉一起演出。

看到這樣的活字典辭世感慨無限,希望她晚年有口述回憶錄存世。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Yves Montand 1981 年巴黎演唱會

大家印象中的法國男歌星 Yves Montand (1921~1991) 實際上出身一個義大利血統的家庭,1930 年代他具有共產黨黨籍的父母為了逃避墨索里尼的統治而移民法國南方,全家在中低階層過著平凡的生活,Yves 從小就愛好唱歌,二戰期間也只能當一個碼頭工人,1944 年他前往巴黎發展,他的歌喉被知名的女歌星「小雲雀」 Edith Piaf 發崛,Edith Piaf 介紹許多巴黎知名人士給 Yves 認識,並讓他在 Edith 飾演的電影裡演出小角色。

1951 年 Yves 以巴黎知名的 One Man show 大獲成功,除了歌聲之外演技也漸漸受到肯定,到了 1953 年的生涯代表作《恐懼的代價》(Le salaire de la peur) 這部我極度推崇的好片裡,Yves Montand (1921~1991) 飾演從頭到尾叼著菸粗俗的卡車司機,把一個中下階層的失業無賴演得入木三分,到了 1950 年代末期他被好萊塢看上,帶著明星妻子 Simone Signoret 一起到美國發展,除了演電影之外,他的法文招牌歌 "Les Feuilles Mortes" 也隨著他被翻唱成英文歌 "Autumn Leaves" 在美國爆紅。

接下來 60~70 年代,Yves 已經成為一個國際級的巨星,橫跨大西洋兩岸演出法語以及英語系電影。

1981 年 10 月,60 歲已經 13 年沒有在巴黎開演唱會的 Yves Montand 忽然宣布要在巴黎 Olympia 劇院 (下圖) 開個人演唱會,說是復出又有點像是告別,總之,這件事成了那一年底巴黎最重要的盛會。


60 歲飽盡滄桑的 Yves Montand 回到巴黎,Yves 先用旁白的方法感性的唸出著名詩人 Jacques Prévert 寫的第一段歌詞 ~

Oh ! je voudrais tant que tu te souviennes 噢!我多麼希望妳能想起
Des jours heureux ou nous etions amis. 那些我們曾經親密的幸福日子


En ce temps-la la vie etait plus belle, 那時,人生美麗得多了
Et le soleil plus br?lant qu'aujourd'hui. 連陽光都比今天的還嬌艷


Les feuilles mortes se ramassent a la pelle. 枯葉聚攏在鏟子上
Tu vois, je n'ai pas les oublie... 妳瞧,我都沒有忘記
Les feuilles mortes se ramassent a la pelle, 枯葉聚籠在鏟子上
Les souvenirs et les regrets aussi 回憶與悔恨也是



接著他唱出招牌曲 "Les Feuilles Mortes" 時,全場豈能不動容!感謝有心人士錄下當時實況,30 年後,我們何其有幸可以分享當時的感動!另外有附英文歌詞的版本





Et le vent du nord les emporte 北風將它們帶走
Dans la nuit froide de l'oubli. 在無人知曉的寒夜裡
Tu vois, je n'ai pas les oublie 妳瞧,我都沒有忘記
La chanson que tu me chantais. 那首妳曾對我唱過的歌
C'est une chanson qui nous ressemble. 這是一首與我們彷彿的歌
Toi, tu m'aimais et je t'aimais 妳愛著我,我愛著妳
Et nous vivions tous les deux ensemble, 我們兩個一起生活
Toi qui m'aimais, moi qui t'aimais. 妳曾愛著我,我曾愛著妳
Mais la vie separe ceux qui s'aiment, 然而生活卻拆散了這兩個相愛的人
Tout doucement, sans faire de bruit 靜悄悄地,沒發出任何聲息
Et la mer efface sur le sable 海浪鋪過沙地
Les pas des amants desunis. 擦去了分離情人們的足跡


Mais la vie separe ceux qui s'aiment, 然而生活卻拆散了這兩個相愛的人
Tout doucement, sans faire de bruit 靜悄悄地,沒發出任何聲息
Et la mer efface sur le sable 海浪鋪過沙地
Les pas des amants desunis. 擦去了分離情人們的足跡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Cliff Robertson (1923~2011)


老牌電影明星 Cliff Robertson (1923~2011) 病逝享壽 88 歲,年輕一輩對他的直覺印象是《蜘蛛人》裡面的 Uncle Ben,Cliff Robertson 年輕時也不算一線的男明星,曾經因緣際會在 1968 年以 (Charly) 拿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Cliff 年輕時演過相當多的戰爭電影,多次有機會飾演第一號男主角的人物,例如《633 Squadron》(六三三轟炸大隊)、《廊橋遺夢》(Autumn Leave)、《PT-109魚雷艇》(PT-109)。

在戰爭電影裡 Cliff 發揮演技的機會不夠,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舞台劇改編的《野宴》(Picnic) 裡僅次於 William Holden 的第二男主角,他飾演 William Holden 的大學同學 - 富家男 Benson,他的未婚妻 Kim Novak 卻愛上了流浪漢 William Holden。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與魏德聖導演聊天內容簡要


6.15 某公司找魏德聖導演來演講,他主動說的不多,而是請大家隨興問問題,他以輕鬆聊天的方法回答問題,我就在現場也問了三個問題,魏導演回應內容如下

1. 自認優點是「不是科班出身,沒有公式」,魏導領悟到:「我只想講好的故事」
2. 要當導演有一個缺點是練習的成本太高
3. 成名之前無人知,對未來充滿恐懼,魏導第 13 年才出名,更多人 20 年了還沒出名
4. 電影代表一個年代的思想、需求
5. 讓他立志當電影導演的是看過 1984 年的《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之後

電影要有本土因素才能存活,才是插在土裡活下來,因為電影是「看自己人的故事」,因此台灣觀眾的品味漸漸與香港、中國有差別,在香港、中國賣座的片到了台灣不一定有相同成績。

例如 :

海角七號》, 《艋舺》 => 自己人演出 + 本土因素
《痞子英雄》 => 自己人演出 + 外來包裝 (魏導比喻:插在水裡)

中國拍的《集結號》、《十面埋伏》等片到了台灣卻沒有預計的票房

對各國電影環境簡介如下 :

美國:最好的環境,拍片即使沒上映都能回收,八大拍公式化的主流片,獨立公司拍非主流片 (奧斯卡得主 90% 是非主流片)

香港:電影工業已經垮了,只成就幾個導演,因為依附中國失去本土因素

中國:有嚴格的審查制度,幾乎是文字獄,對每個細節都有意見,最強的一招不是打死,而是拖延不回應讓你餓死

台灣:90 年代各導演把 "非主流/得獎" 的需求放在 "主流 / 票房" 之前,造成電影工業崩盤

台灣國片最近幾年漸漸進入「文藝復興期」~

2000 年:票房 100 萬可慶功
2007 年:已有好幾片突破 1000 萬
2008 年:1 億才能慶功

他那天除了接受幾十個 Q&A,也不忘捧一下自己的《賽德克巴萊》,他找來日,港,韓三國團隊目的就是要打進非華人市場,感覺他過去窮怕了,現在點子很多,優點是他行銷觀念遠勝過其他科班導演,大概就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