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九降風》劇照當然,一定會有人說美國有錢,有八大電影公司,如何如何 ....。喔!不不不!我從不期望電影像李安、王建民或宏碁電腦一樣打進洋鬼子市場,我只要求他們守住最基本的國內部分市場,錢絕對不是理由。就像韓片《我的野蠻女友》有花大錢嗎?為什麼他操著 99.9% 觀眾都聽不懂的韓文都可以跨海來台輕易擊垮每一部國片,就因為他的題材就在每個人大學成長過程裡,裡面的邏輯和人性都能引起共鳴,這樣就夠了!
我有個觀念就是 1950~1966 年間出生的世代不幸遇到最徹底的「法西斯式」教育,是各種能力(除了求生忍耐的能力) 被抹煞的最乾淨的世代,等到 2008 終於輪到 1968~1976 年間「後解嚴期」世代導演出生,法西斯病狀傷勢明顯較輕,這批人共同點是出身民間業餘愛好者,沒有鐵飯碗甚至還曾經挨過餓,這樣才能客觀的觀察台灣社會,不會不自覺的套上課本框架,不會低估觀眾的智商。
首先提到《九降風》,如前所述導演編劇一定對青春期非明星高中男生的成長有非常深的觀察,所以全片題材從不間斷,導演了解這種族群裡義氣、道義、信用的重要性,甚至 90 年代職棒迷的夢想因 CPBL 簽賭案幻滅的故事,這樣的認知之下,他手下每個青少年都有他獨特的個性 (女性的戲份太少,不明顯),像是在演自己,不像 20 年前的學生電影,總是把學生演得像來自異次元的布偶,我比較有意見的是導演選角選得太「偶像劇」了,在這群學生裡顯現出大哥風範的鳳小岳演技是最突出的一位,讓我矛盾的是他長得實在不像「那種學校」的人。
《囧男孩》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操閩南口音的傳統市場裡,故事背景也造成運鏡成為他的弱項,如果拿到公視撥映就像單元劇,我認為它強項第一毫無疑問是演員的演技,第二在劇本,劇本是起承轉合最好的一部,難怪被 NHK 看上。
《一八九五》投入的廣告費用可能是最多的,今天完全不談劇情,我把它當做洪智育導演的熱身作品,《一八九五》在有限的經費下卻下了一個這麼大的主題,舉例來說全片的鏡頭加上取景地點少得可以算出來,有限經費下卻要詮釋一個這麼大的主題使得《一八九五》這部片有點無力感,不過我卻認為從某些技術面看來這部片卻是強過其他三部的,例如他對 19 世紀的古蹟考證非常細心,鏡頭的取景讓客家軍和閩南人呈現兩種不同色調,只看畫面的話,這部片要勝過前述三片。希望現在 2009 年初有一大堆國片正在拍攝中,供我們繼續掰這個話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